- 代兴梅;朱伽豪;
为推动辽宁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提升,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环境治理、国际交流五个层面,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2012~2021年辽宁省城乡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辽宁省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整体分析和演化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向好,呈先升后降再升的三个阶段,其中人口规模和物质与精神文明具有显著优势,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势头稍弱但潜力强劲,而国际交流略有不足。对此,提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谋划发展方式转型和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建议。
2024年04期 v.26;No.138 406-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於冉;储昭君;陈锦涛;张茜;王成;
研究“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效应是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研究2000~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土地利用转型期间产生生态效应的驱动力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得出3点结论。一是安徽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整体趋于稳定,生活空间逐渐扩张,研究期内面积增加2588.41平方千米,生产、生态空间略有紧缩,面积分别减少2517.77平方千米、73.61平方千米。二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稳定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小,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0.4424下降到0.4396。生态环境质量分布呈阶梯状,整体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略微下降,生态质量指数变化明显地区主要分布于合肥市周边、皖江城市带及淮河沿岸等地。三是各驱动因素中,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质量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口增加、社会消费增加、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对外贸易各指标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提出:关注重点区域环境提升,推动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保护生态空间,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充分发挥环境倒逼作用,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6;No.138 416-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景芬;桑亚玲;
生物资产作为林业企业的主要资产,其确认、计量、处置以及披露牵动着我国林业资源配置和林业企业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林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中的异同,重点分析出我国林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生物资产分类模糊、生物资产计量模式与资产价值不匹配、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细化生物资产分类、完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完善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强化林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26;No.138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李洋;黄家慧;
发展数字经济对于稳步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以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将为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辟新的路径。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能够有效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培育造就数字农民、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和美宜居乡村。然而当前,数字经济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还存在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监管治理亟待强化、相关人才供给不足等现实挑战,对此提出加快技术创新研发、着力缩小数字鸿沟、加强监管治理、强化人才供给等对策建议。
2024年04期 v.26;No.138 43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徐若梅;陈强往;桂成章;
梳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对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产生的影响,对促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0~2020年安徽省60个县域的660个面板数据,分别利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村空心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探讨农村空心化和农业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样本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呈不断上升演化特征和缓慢扩大趋势,农村空心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有所增加,农村空心化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农村空心化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率,显著正向影响农业规模效率。但农村空心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推进适度、合理的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等对策建议。
2024年04期 v.26;No.138 441-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