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内涵、当代中国表达与实践

    魏文刚;何昌龙;顾涵钰;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力量,但同时也造成了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刻揭露了资本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远关切。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中国表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中国实践立足全球视野,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

    2024年03期 v.26;No.137 25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提出过程及价值意蕴

    曹凡;丁俊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取得胜利的先进思想因素提炼并概括而成的一系列精神形态有机构成的系统,是“两个结合”的精神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提出过程是一个政党对自己精神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历了精神要素的自发体现到精神形态的自觉凝练再到精神谱系的自信构建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提出在新时代新征程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为红色育人提供精神滋养的教育价值、为形象塑造展现大党名片的宣传价值、为团结奋斗筑牢思想基础的凝聚价值、为民族复兴激发精神动力的激励价值。

    2024年03期 v.26;No.137 265-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文明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与价值

    李学林;罗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其文明指向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对以资本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对极端片面、和平发展对掠夺霸权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文明蕴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性发展,实现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跃迁,用实际行动和实践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提供了现代化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相融合,主张各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推动了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发展,破除了西方宣扬的“文明冲突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清扫了思想迷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路径,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促进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2024年03期 v.26;No.137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赵野;田爱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高质量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加强高校基层党建,以党建工作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是把牢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从高校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意蕴出发,针对现阶段高校需突破的现实困境,探索出“统领式”“指引式”“交互式”“协作式”融合路径,促进高校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发展。对标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打造政治信仰坚定、职业操守纯正、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切实引导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24年03期 v.26;No.137 281-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孙淑军;丁淑锋;陈思洁;

    作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时代前行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时代的先锋,更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担当者。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涵养品德的重要内容,继承好、弘扬好革命文化,对大学生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具有增强革命文化认同的属性和功能。利用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是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提出提升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红色旅游策略:营造良好的革命文化认同氛围,营造高质量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革命文化呈现形式,各方为大学生红色旅游提供支持。

    2024年03期 v.26;No.137 28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创新设计

    窦秀静;单安山;李洋;张楠楠;董娜;

    动物营养学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三大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动物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动物营养学的育人要素,对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个人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教育部印发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为指导,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畜牧学背景下的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知识点,从作者参加高校青年教师竞赛的感悟和反思入手,对双一流学科建设下动物营养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从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认识、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思维到每一个章节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凝练和传递方法的落实,以及思政建设教学效果的预期成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合途径。通过系统的动物营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输出方式,达到增强双一流学科专业大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2024年03期 v.26;No.137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农业经济与现代管理

  • 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东道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周风;李龙;周冲;

    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一种基于东道国农业资源和产业特点,打造的全产业链农业合作平台,对于深化中国与东道国在农业领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球37个国家200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东道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显著促进了东道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且该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及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数不同的东道国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此研究结论为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促进东道国农业经济增长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提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构建政府间政策沟通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加强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2024年03期 v.26;No.137 30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二氧化碳减排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赵茂林;程昌胜;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会对我国迈向共同富裕产生深远影响。厘清二氧化碳减排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对做好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1~2020年样本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共享程度、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公共资源与服务4个维度构建并测算共同富裕指数,在理论和实证上考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我国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带有明显的异质性,在区位上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在传导机制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共同富裕水平,而二氧化碳减排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明晰。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一是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要做好区域协调减排工作;三是要做好产业升级引导工作。

    2024年03期 v.26;No.137 31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市场定位对生鲜连锁超市选择供应商行为的影响——依据产品质量和价格视角

    刘阳;赵丽明;董壤;聂箐;

    农户按照超市采购要求合理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是有效应对现代企业和大市场的重要前提。然而,农户关于超市采购决策,特别是产品质量和采购价格决策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这不利于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决策。依据产品质量和价格视角,对沈阳市12家生鲜食品连锁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调研,使用SPSS26软件,分析生鲜食品连锁超市之间的商品采购,即选择供应商行为的决策差异。研究发现,超市的市场定位与其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要求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超市的产品质量要求水平与采购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有效锁定目标客户,充分掌握目标客户需求,有效把控产品质量和成本等对策建议。

    2024年03期 v.26;No.137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

  • 融媒体助推乡村文化传播:重要价值、内容呈现与实现路径

    聂颖;梁丽;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而融媒体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融媒体的参与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样态多样化和价值共识形成。其对乡村文化的内容呈现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乡村公共文化信息公开、乡村文化宣传推广、乡村文化产业扶持。可以将文化创新创意融入融媒体,制作优质乡村文化作品;将农文旅共建内容注入融媒体,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将乡村文化服务加入融媒体,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效能;将乡村文化普及依托融媒体,增进乡村文化认同等路径,构建融媒体助推乡村文化传播的路径。

    2024年03期 v.26;No.137 337-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总体性视域下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意蕴与实现路径

    彭陈;杜世雄;

    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总体性特征,蕴含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实践指向,必须要对其治理目标、内容、主体、方式予以把握,尤其要注重把握治理目标常态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内容丰富化、治理方式精准化等特质。进一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治理相统一、坚持树立文化规范与发挥善治功能相统一,从而全面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年03期 v.26;No.137 345-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

    郑曌;

    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深刻理解实现教育强国需要人才支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探寻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机制建设、师资配置、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机制协调,注重分层设计;加强选人用人,明确准入制度,涵养专业队伍;搭建培训平台,提升培育水平,打造特色品牌;加强考核评价,提供建设保障,实现科学育人。革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观念,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质量,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责任感,彰显新时代的担当作为。

    2024年03期 v.26;No.137 35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依托科技小院提升涉农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以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

    尹赜鹏;刘月学;李贺;许涛;王爱德;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缺乏实践指导环节、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科技小院的提出和设立,可以弥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培养过程同质化趋向、“双导师制”流于形式、实践基地建设水平较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以沈阳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结合科技小院的实践培养模式,从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基地建设与管理,实行“三段式”的全过程培养管理模式,优化考评和奖助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科技小院在“三农”人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农村农民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探索出一条能够真正提升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新路径。

    2024年03期 v.26;No.137 362-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赛课融合促进涉农高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

    秦琳贵;程旭;于丽红;武翔宇;

    随着金融领域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证券投资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证券投资行业亟需理论基础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将证券投资专业赛事与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深度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接证券行业需求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涉农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条件与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单一、缺乏农业特色等问题,本研究从专业赛事与课程的“教学练考”四个基本环节深入融合的角度,探讨赛课融合的路径,结合沈阳农业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相关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认为,赛课融合有利于破解相关问题,使大学生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综合金融素养,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03期 v.26;No.137 370-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分析化学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李永库;陈伟;王旭;王锟;王艳芳;刘衣南;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跨校修读学分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分析化学的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还能有效促进不同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围绕沈阳农业大学理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课程的跨校修读学分模式,总结近两年的实践做法,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案例引入课堂及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4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从近两年的教学效果看,跨校修读学分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讨论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根据教学大纲的不断更新,对教学资源进行不断完善,以便适合这种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改革的发展,为后续更好开展相关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2024年03期 v.26;No.137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正>《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99年3月创刊,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交流学术观点、传播思想文化、发表创新理论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媒体平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扩展版,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统计刊源。

    2024年03期 v.26;No.137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正>《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农业经济与现代管理、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等栏目,十分关注社会领域的科研报告,特别欢迎农林学科专家学者等撰写各自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前沿文献综述等,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要求论文作者,请使用规范文字,并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本刊要求的出版格式撰写论文。

    2024年03期 v.26;No.137 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