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博;吴东立;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素养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提升数字素养对低收入群体有更高增收效应,有利于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居民禀赋和地区差异会影响数字素养的作用效果,在低受教育水平群体、年轻群体和东部地区中,数字素养的提升能更显著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提升数字素养还能够促进农村居民信息的获取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增加,进而促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对比,提出继续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培训,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2024年02期 v.26;No.136 158-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晶;
农民合作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审视和把握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是其根本价值追求,因地制宜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实行民主平等是其内部治理的基本方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其担负的重要使命,增强服务能力是其努力的主要方向。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实践看,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队伍亟待壮大、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科技支撑有待强化、扶持力度有待增强等。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应从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加大政府扶持监管力度等方面着手。
2024年02期 v.26;No.136 170-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卫平;郭心悦;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基层善治的“护航”。本研究在阐释基层善治的核心要义及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善治理论和典型案例剖析基层善治在破解乡村产业基础要素供给、技术链接、市场化等方面困境的实践路径。基于此,应通过践行弹性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等善治理念,实现基础要素有效保障、关键技术链接与市场化整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迈向更高层次。
2024年02期 v.26;No.136 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立新;潘香岑;于依洋;刘凤侠;
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022年共30年发文进行文献计量评价与分析,包括载文量、基金资助文献量、基金资助类别、文献所属栏目、文献所属学科、关键词分布、作者及发文机构分布和2022年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0年时间范围内,《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总文献量为4313篇,其中园艺、农作物、植物保护和农业基础科学等领域发文量较大,占比分别为16.7%、12.9%、12.0%、11.1%,与沈阳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及发展趋势相符合,同时获基金资助论文占比逐年提高,科研论文学术水平、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随之增加,但作者及发文机构过于单一,距国内高水平期刊仍有差距。对此,提出聚焦热点课题、凸显学术创新、提高影响力指数等对策建议。
2024年02期 v.26;No.136 18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