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栏目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来源、发展历程 与现实展开

    徐越如,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年06期 6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来源、发展历程与现实展开

    徐越如;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年06期 v.25;No.134 6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2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探究

    章洪丽,张 飒

    2023年06期 647-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探究

    章洪丽;张飒;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抗争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和凝聚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不同时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在新的征程上,要从深化理论学习研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下理论基础;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运用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物质基础;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造实践环境等方面大力弘扬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

    2023年06期 v.25;No.134 647-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社交“圈层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蒋旦悦;刘丹平;汤燕;王佳霖;

    当前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突出,需引起足够重视。网络社交“圈层化”具有在圈层传播中圈内开放与圈际分离、圈层群体话语权中平等性与层级性并存、圈层表达上圈内同质与圈际异质等特征,成因主要有社会思潮多样化、媒介服务精准化、认知结构碎片化。通过研究网络社交“圈层化”背景下圈层传播封闭性、圈层群体极化和圈层表达脱序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高校要增强互动参与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从而引导网络社交“圈层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

    2023年06期 v.25;No.134 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社交“圈层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蒋旦悦,刘丹平,汤 燕,王佳霖

    当前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突出,需引起足够重视。网络社交“圈层化”具有在圈层传播中圈内开放与圈际分离、圈层群体话语权中平等性与层级性并存、圈层表达上圈内同质与圈际异质等特征,成因主要有社会思潮多样化、媒介服务精准化、认知结构碎片化。通过研究网络社交“圈层化”背景下圈层传播封闭性、圈层群体极化和圈层表达脱序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高校要增强互动参与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价值引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从而引导网络社交“圈层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

    2023年06期 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孝道教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王彤;袁玲;

    孝道在新时代既包含传统“孝义”,又拥有当代“文化”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能性,孝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孝道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具有共通性,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育人内容具有同源性。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建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对孝道教育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效果,强化渗透作用,为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丰富新时代孝道教育内涵提供现实路径。

    2023年06期 v.25;No.134 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孝道教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王 彤,袁 玲

    孝道在新时代既包含传统“孝义”,又拥有当代“文化”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能性,孝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孝道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具有共通性,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育人内容具有同源性。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建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对孝道教育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效果,强化渗透作用,为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丰富新时代孝道教育内涵提供现实路径。

    2023年06期 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农业经济与现代管理栏目

  • 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分析研究

    梁丽;池丽旭;史宝康;周密;

    利用课题组前期搜集、分类整理出的政策文本数据集,使用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窗动态监测、高频词词频统计等信息抽取方法,分析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对农村女性的尊重和对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践中获得的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保障就业、积极就业和就业优先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仍存在不足之处,相关理论体系支撑、政策指向性及监管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出台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设计中的协调沟通,提高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针对性与执行力,成为优化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体系的应然路径。

    2023年06期 v.25;No.134 664-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贾丽;王文琴;刘朝晖;

    维护土地生态安全,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合肥市为例,采取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估。研究发现,2011年至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从0.0819上升至0.3091,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十年间增长50.81%。提出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行政管理措施;坚持土地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强化相关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25;No.134 67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地确权与农业物质性投入: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李强;张栩赫;郑晓凡;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农地产权状态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息息相关,明确的产权所属关系能够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改变生产投入策略。基于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Tobit模型、多重中介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显著提高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农地确权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0.749%,农地确权通过促进农地转入、增加农业就业比重间接增加的农业物质性投入分别占总效应的0.908%和58.343%,转入农地的中介效应非常有限。研究认为,应做好相关保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强化政府的监督和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的积极影响。

    2023年06期 v.25;No.134 67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测度和提升策略——以B市农村为例

    王植;秦向阳;时朝;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研究有利于为补齐相关短板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根据对B市十个区30个村庄的深入调研,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B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充分性和平衡性方面仍有待加强,农民对“医疗卫生”和“养老”等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强烈。提出按乡镇经济发展程度,分层次分区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倾斜,开展农村智慧家庭养老试点工作;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25;No.134 68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际法框架下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曲亚囡;张博琳;

    伴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便利,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塑料垃圾的不合理处置,越来越多的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立足于现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紧迫形势,积极在国际法框架下治理海洋塑料垃圾。通过梳理当前有关海洋塑料废物管理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发现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仍然存在执法标准不统一、问责机制不健全、污染源规制有限和国际条约强制力不足等问题,从国际法的执行机制、问责体系、规制范围和审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023年06期 v.25;No.134 695-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周连义;陈安琪;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活动,时至今日,很多沿海地区产生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这使政府和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实现围填海工程的合理退出,才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方式。我国虽然对围填海项目严格把控,但依然存在围填海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数大、成因多等问题。因此,若想实现围填海工程合理退出,必须要合法合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法律问题的研究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填海造地制度以及海域使用权向土地使用权转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25;No.134 70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技论文引用时差的调查——基于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许强;崔明珠;罗睿;霍春梅;

    以期刊论文为主客体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引用关系,提出论文引用时差的概念,探讨精细化引文分析和精准化学术评价的可行性途径。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为资料,选择30篇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了解作者引用过程和引用的时间节点,判断作者引用时差,并结合论文发表时差进一步确认论文引用时差。以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为例,将以论文为主体的统计结果与以期刊为主体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30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分别以期刊和论文为主体,统计出引用前两年出版的期刊分别为130种次和123种次;即年指标分别以期刊和论文为主体,统计出引用当年出版的期刊分别为五种次和71种次。论文引用时差是由作者引用时差和论文发表时差构成的,这是无法避免和不可能消除的客观事实。提出缩短论文发表时差,提升科技期刊载文能力;细化引文分析,精准学术评价;加强论文首发日期标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25;No.134 709-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林经济与现代管理栏目

  • 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分析研究

    梁 丽,池丽旭,史宝康,周 密

    利用课题组前期搜集、分类整理出的政策文本数据集,使用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窗动态监测、高频词词频统计等信息抽取方法,分析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对农村女性的尊重和对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践中获得的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保障就业、积极就业和就业优先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仍存在不足之处,相关理论体系支撑、政策指向性及监管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出台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设计中的协调沟通,提高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针对性与执行力,成为优化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体系的应然路径。

    2023年06期 664-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优化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贾 丽,王文琴 ,刘朝晖

    维护土地生态安全,有利于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合肥市为例,采取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估。研究发现,2011年至2020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从0.0819上升至0.3091,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十年间增长50.81%。提出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行政管理措施;坚持土地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强化相关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67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农地确权与农业物质性投入: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李 强 ,张栩赫 ,郑晓凡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农地产权状态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息息相关,明确的产权所属关系能够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改变生产投入策略。基于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Tobit模型、多重中介分析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显著提高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农地确权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0.749%,农地确权通过促进农地转入、增加农业就业比重间接增加的农业物质性投入分别占总效应的0.908%和58.343%,转入农地的中介效应非常有限。研究认为,应做好相关保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强化政府的监督和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物质性投入的积极影响。

    2023年06期 67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测度和提升策略 ——以B市农村为例

    王 植,秦向阳,时 朝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研究有利于为补齐相关短板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根据对B市十个区30个村庄的深入调研,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 B 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充分性和平衡性方面仍有待加强,农民对“医疗卫生”和“养老”等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强烈。提出按乡镇经济发展程度,分层次分区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倾斜,开展农村智慧家庭养老试点工作;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68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国际法框架下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曲亚囡,张博琳

    伴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便利,获得了不少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塑料垃圾的不合理处置,越来越多的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立足于现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紧迫形势,积极在国际法框架下治理海洋塑料垃圾。通过梳理当前有关海洋塑料废物管理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发现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仍然存在执法标准不统一、问责机制不健全、污染源规制有限和国际条约强制力不足等问题,从国际法的执行机制、问责体系、规制范围和审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023年06期 695-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周连义,陈安琪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活动,时至今日,很多沿海地区产生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这使政府和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实现围填海工程的合理退出,才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方式。我国虽然对围填海项目严格把控,但依然存在围填海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数大、成因多等问题。因此,若想实现围填海工程合理退出,必须要合法合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法律问题的研究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填海造地制度以及海域使用权向土地使用权转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70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科技论文引用时差的调查 ——基于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许 强,崔明珠,罗 睿,霍春梅

    以期刊论文为主客体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引用关系,提出论文引用时差的概念,探讨精细化引文分析和精准化学术评价的可行性途径。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为资料,选择 30篇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通过了解作者引用过程和引用的时间节点,判断作者引用时差,并结合论文发表时差进一步确认论文引用时差。以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为例,将以论文为主体的统计结果与以期刊为主体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30 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分别以期刊和论文为主体,统计出引用前两年出版的期刊分别为130种次和123种次;即年指标分别以期刊和论文为主体,统计出引用当年出版的期刊分别为五种次和 71 种次。论文引用时差是由作者引用时差和论文发表时差构成的,这是无法避免和不可能消除的客观事实。提出缩短论文发表时差,提升科技期刊载文能力;细化引文分析,精准学术评价;加强论文首发日期标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709-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栏目

  • 传统村落式乡村转变的文化反思——以格非《望春风》为例

    朱巧云;梁世佳;

    21世纪以来,乡村生活图景的变化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村民个体心态的转变。返乡小说《望春风》延续了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路线,标志着作者向现实性乡土题材的不断靠拢。作者对传统乡村叙事方式进行现代性转换,聚焦于传统村落式乡村艰难变革的社会现实,展现村民个体在变革中的成长经历,呈现城镇化发展之于乡村的多重影响,探寻乡土精神重塑的可能性,继而在文化层面传达了知识分子格非对于当下乡土文明的冷静反思。

    2023年06期 v.25;No.134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村落式乡村转变的文化反思 ——以格非《望春风》为例

    朱巧云,梁世佳

    21世纪以来,乡村生活图景的变化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村民个体心态的转变。返乡小说《望春风》延续了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叙事路线,标志着作者向现实性乡土题材的不断靠拢。作者对传统乡村叙事方式进行现代性转换,聚焦于传统村落式乡村艰难变革的社会现实,展现村民个体在变革中的成长经历,呈现城镇化发展之于乡村的多重影响,探寻乡土精神重塑的可能性,继而在文化层面传达了知识分子格非对于当下乡土文明的冷静反思。

    2023年06期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李国锋,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较为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亟需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比较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2023年06期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李国锋;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较为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亟需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比较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2023年06期 v.25;No.134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智慧社区建设的地方实践与优化对策——以F社区为例

    丁建文;

    智慧社区建设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提高社区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对F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实践过程中在建设标准、理念认知、服务供给、社区参与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缺失、相关宣传不足、建设技术偏好、主体信息素养薄弱等。提出进一步健全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相关宣传工作、促进技术服务深度融合、提高社区主体信息素养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25;No.134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社区建设的地方实践与优化对策 ——以F社区为例

    丁建文

    智慧社区建设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提高社区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对 F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该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实践过程中在建设标准、理念认知、服务供给、社区参与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缺失、相关宣传不足、建设技术偏好、主体信息素养薄弱等。提出进一步健全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体系、加强相关宣传工作、促进技术服务深度融合、提高社区主体信息素养等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完善对策

    蔺妍;孔梓屹;

    基层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全面依法治国之根基,提升基层群众的司法认可度,对于城乡社区法律服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存在服务主体缺乏广泛性、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千差万别、服务内容过于繁杂、服务监管力度不够、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导致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停滞不前,人民群众不信任法律服务、不信任司法等状况的出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扩大法律服务主体的范畴、创新服务形式、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监管全程化、服务支持常态化等完善对策,提升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在基层群众中的认同感,完善城乡社区法律服务的制度体系。

    2023年06期 v.25;No.134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完善对策

    蔺 妍,孔梓屹

    基层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全面依法治国之根基,提升基层群众的司法认可度,对于城乡社区法律服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存在服务主体缺乏广泛性、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对象千差万别、服务内容过于繁杂、服务监管力度不够、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导致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停滞不前,人民群众不信任法律服务、不信任司法等状况的出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扩大法律服务主体的范畴、创新服务形式、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监管全程化、服务支持常态化等完善对策,提升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在基层群众中的认同感,完善城乡社区法律服务的制度体系。

    2023年06期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以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孟思达,许 涛,齐明芳,马 健,许传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毕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课程内容多样性不足、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毕业实习课程质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科研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授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层次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课程内容,采用开放式授课、多样化考核方式激发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2023年06期 738-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杜晓伊,杜 乐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专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型学科,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着理念滞后、培养体系与新文科适配度低、育人机制与新文科目标要求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必由之路。以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文科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为指导,探究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培养机制等在内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构建艺术设计学科新生态,为新文科背 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2023年06期 74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田春艳,赵子野,于旭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重要一环是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让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通过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价值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形式较单一和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丰富教学模式,设置多元化课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2023年06期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成人教育中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演化博弈研究

    梁 宏

    随着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订单式培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成人教育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把订单式培养的功能和价值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不断向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成人教育学生的自身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结论得出成人教育学生的薪资敏感系数影响成人教育中订单式培养的发展,接受成人教育后的员工获得更多的薪资会更加促进企业获利。同时,市场上适当的就业需求岗位可以促进成人教育学生和企业获益。

    2023年06期 75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财经素养教育背景下金融投资实践类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

    殷婷婷,路 越

    课程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微观载体,金融投资实践类课程力求全面地向大学生传授投资科学理论、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市场投资环境、投资方式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不断改变,对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提出重大挑战。研究立足于财经素养教育背景下,以培养掌握投资领域系统性、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结果导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建立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综合财经问题的能力,基于OBE教育理念开展以毕业能力要求为基准的教学设计、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以大学生能力达成为目标的教学评 价体系,探索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财经素养的“经济公民”。

    2023年06期 76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栏目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孟思达;许涛;齐明芳;马健;许传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毕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课程内容多样性不足、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毕业实习课程质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科研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授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层次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课程内容,采用开放式授课、多样化考核方式激发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2023年06期 v.25;No.134 738-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杜晓伊;杜乐;

    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专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应用型学科,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着理念滞后、培养体系与新文科适配度低、育人机制与新文科目标要求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构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必由之路。以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文科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为指导,探究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培养机制等在内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构建艺术设计学科新生态,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2023年06期 v.25;No.134 74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田春艳;赵子野;于旭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重要一环是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让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通过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价值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形式较单一和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丰富教学模式,设置多元化课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2023年06期 v.25;No.134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人教育中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学生演化博弈研究

    梁宏;

    随着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订单式培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成人教育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把订单式培养的功能和价值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不断向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成人教育学生的自身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结论得出成人教育学生的薪资敏感系数影响成人教育中订单式培养的发展,接受成人教育后的员工获得更多的薪资会更加促进企业获利。同时,市场上适当的就业需求岗位可以促进成人教育学生和企业获益。

    2023年06期 v.25;No.134 75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财经素养教育背景下金融投资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

    殷婷婷;路越;

    课程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微观载体,金融投资实践类课程力求全面地向大学生传授投资科学理论、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市场投资环境、投资方式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不断改变,对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提出重大挑战。研究立足于财经素养教育背景下,以培养掌握投资领域系统性、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结果导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建立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综合财经问题的能力,基于OBE教育理念开展以毕业能力要求为基准的教学设计、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以大学生能力达成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财经素养的“经济公民”。

    2023年06期 v.25;No.134 76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