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策划栏目

  • 高等农业院校二级学院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路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为例

    王 野,李晓安,于海秋,陈温福,孙 婧

    二级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等院校党组织的基层组织,肩负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桥梁和纽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背景下,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来源呈现多样化,导致研究生党员身份管理复杂;研究生分属不同学术团队、科研项目,党支部建设难度加大;部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组织生活质量亟待提升;部分研究生党支部凝聚力低,一些研究生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究其重要原因,研究生教育对象生源多样化,增加了党支部管理党员的复杂程度;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加大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组织难度;研究生党员的价值追求多元化,影响了研究生党支部的思想统;缺乏塑造优秀党员的模范榜样,阻碍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示范引领;没有建立智能化党员考核体系,影响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全程化管理。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队伍建设,选拔好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严格遵守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模式;丰富研究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形成党建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育体系;构建导师参与的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模式,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示范引领。

    2021年03期 25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大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情况的调研分析 ——以大连地区11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调查问卷为例

    孙大志,于茂林,高雪梅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立德树人价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极好素材。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和霍夫兰德(Hovland)的说服理论,对大连地区11所高等院校三千名大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整体的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借助说服的相关理论提出,要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在大学生充分掌握立德树人理论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发挥辅助渠道的育人作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魅力,自觉地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实现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等院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1年03期 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农业经济与现代管理栏目

  • 丹东市水产养殖保险市场需求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笑寒,朱诗朦,程 旭

    相较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具有弱质性。作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水产养殖保险可以维护水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帮助水产养殖户灾后恢复再生产,从而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丹东市水产养殖保险需求预测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预测水产养殖户所饲养的品种价值、水产养殖户遇灾受损失程度与水产养殖户对于水产养殖保险的认可程度是水产养殖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而水产养殖户的个体特征未对水产养殖保险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丹东市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法规细则,加快水产养殖保险法制化进程、借助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缓解水产养殖户的压力,扩大群众基础,为水产养殖保险提供政策方面保障;水产养殖户通过大众传媒等知识共享渠道,获取水产养殖保险方面知识,广大养殖户树立正确的水产养殖保险意识;保险公司立足市场需求创新险种,提高员工素质以保证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服务质量,从而吸引客户。

    2021年03期 26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渔业管理关键环节的渔业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分析

    徐添琪,翟佳慧,裴兆斌

    作为渔业管理关键一环的渔业行政执法中的处罚程序关乎渔业法及其相关法律的具体实施效果、权威性和影响力,甚至关乎未来国家整个渔业的发展。目前渔业法之一般程序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体系,但目前渔业行政执法的一般程序在具体工作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解决渔业法一般程序现存的渔业行政立法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对法律适用的问题和执法工作人员执法力度的把握问题,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证据采集、运用程序是否正当等问题。国家改善渔业行政执法一般程序应该加快渔业法背景下的渔业行政立法,制定统一的国家渔业行政执法程序法典;进一步整合、优化执法部门各种资源,加快渔业法约束下的渔业执法体制改革 ;不断加强执法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执法部门整体素质和能力;逐步增加渔政执法经费和设施装备,提高渔业执法人员的工作待遇;加快规范渔业执法各个环节程序,加大渔业行政处罚的监管力度;加大渔业执法内容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监督作用。

    2021年03期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物流冷链产品公共安全的法律责任归属分析 ——以冷链产品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为例

    罗 惠,张晏瑲

    2020年下半年中国多地出现冷链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冷链防疫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冷链运输涉及多方且冷链产品携带病毒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目前这些法律责任的司法实践处于“真空状态”。本研究旨在明确冷链运输主体的法律责任并分析法律责任的归属问题。根据冷链运输路径可知相关责任主体分别为出口企业、出口国海关、产品承运人、中国海关和中国企业;出口企业要保证出口的冷链产品检疫合格;出口国海关要承担对冷链产品的监管义务;产品承运人要保证其承运的冷链产品在其承运期间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污染;中国海关要保证可以通关的冷链产品是安全的;中国与冷链产品相关的所有企业要保证在中国范围内做好防疫措施。冷链产品内包装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责任归属直接指向出口企业,而外包装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责任归属则复杂得多,以中国海关为分界线,通关阶段发现冷链产品携带新型冠状病毒说明感染时间点在海外,根据出口企业、出口国海关以及承运人是否尽到防疫责任来分析责任归属,而通关后进入中国的冷链产品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则根据中国冷链产品追溯平台来确定出现防疫漏洞的企业,以此明确责任归属。针对追究冷链产品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法律责任,提出统一国内的检疫标准,建立严格监管体制;扩大并完善冷链产品追溯平台等对策建议。同时,面对类似情况的国际物流,提出将冷链产品法律责任归属的分析适用于国际物流的期待。

    2021年03期 28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经验特色、现实困境与 提升路径

    杨行治,王中华

    乡镇政府是给广大乡村群众提供服务的直接主体,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自2017年国家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来,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基本全面提升,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已经形成了一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治理和为民服务方面较为成功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典型经验。但是,当前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在服务职权、运转协调、服务保障能力以及村镇关系的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境。对此,可以通过改革创新,明确服务职权,加强协调运转,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促进村镇良性互动等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充分展现乡镇政府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乡村人民群众。

    2021年03期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李 玮,梁 准,张书鸣,李国奇,白 洋,霍晓燕

    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制度实施的新形势下,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在文献研读、政策文件解读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梳理 PPP 项目存在的缺乏系统性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办法可操作性不足、绩效评价内容流于形式以及绩效管理程序缺失等问题,明确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其他环节的联系。并以江西省南昌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工程(B 部分)PPP 项目为例,采用访谈法确定并分析各级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并分析各级指标权重,确定项目公司的三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 47个三级指标的建设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制度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大多数正在实施的PPP项目存在一些问题;PPP项目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绩效评价与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监控之间的关系;进行绩效评价时应重点考察产出类指标、安全管理指标、满意度指标和组织管理指标的结论。提出进行绩效评价时确定评价对象,做好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明确财政、行业主管和实施机构的职责,尤其PPP项目公司的职责;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充分识别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的风险等对策建议。

    2021年03期 29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融媒体时代会展社群O2O2O营销模式研究

    方璐萍

    现代网络技术的升级催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传播平台、资源共享乃至用户信息等跨越时间、地域交互融合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而影响会展行业的营销效益。本研究在明确会展营销O2O模式、会展社群O2O2O模式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会展社群营销现状、效果及问题,提出构建会展社群O2O2O闭环式营销模式,通过利用融媒体拓展会展营销渠道、提高社群价值内容输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配对目标客户;创建会展社群平台,实现线上精准营销;优化线上交易平台,加速引流转化效率等路径提升会展社群O2O2O营销效益,并从政策、科学技术和人才建设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会展社群营销O2O2O模式给予保障。

    2021年03期 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农业文化与社会治理栏目

  • 同频共振目标下的新时代乡村文化供给创新

    杨向培,王文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提升乡村文化供给水平,实现文化供给与农民需求“同频共振”是时代之需。新时代乡村文化供给面临着精神文化需求线上迁移与供给渠道滞后、精神文化需求异质性增强与供给结构失衡的矛盾,以及文化供给城乡同质化严重与传承创新不足、文化供给主体单一与乡土人才参与不足的问题。对此,应着眼矛盾立足现实,依托新媒体技术拓宽供给渠道;立足农民实际丰富供给内容;增强个性化服务优化供给结构;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创新供给形式;完善文化服务标准健全供给制度;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激发文化供给活力;培育文化自觉意识,激活文化自我造血功能。通过优化文化供给路径,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多项合力,实现提升文化供给水平与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双向互动。

    2021年03期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乡村振兴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促进

    王亚新,李卫朝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机遇,即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充实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联结农民与乡村振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农民的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即为产业振兴培养主力军、为人才振兴培育本土化人才、为文化振兴强化思想引领、为生态振兴营造良好氛围和为组织振兴凝聚群众力量。两者之间彼此依托、相互促进,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既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基层党建为依托,加强组织引领;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以农民为主体,注意方式选择来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促进,从而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2021年03期 313-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中国设立国家“海警日”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分析

    裴兆斌 ,蔡诗巍 ,吴 蔚

    随着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海警机构于2018年由国家海洋局转隶中国武警部队,其作为中国海上最重要的执法力量,必将在国际海洋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海警机构培养角度分析,增设中国“海警日”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有利于提升全民经略海洋意识、弘扬海洋强国精神,厚积中华民族的海洋福祉,并且对于人才培养、机构建设意义重大,亦是突出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国家有通过立法形式设立行业性节日的先例,现有节日与“海警日”不存在冲突,并且周边国家为突出海洋作用亦设立“海警纪念日”“海洋日”,这些历史经验均可以验证,国家设立“海警日”具有可行性。此外,根据增设相关节日的传统,建议将每年的7月22日确定为我国“海警日”,并在节日当天举行纪念活动。

    2021年03期 320-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看现代媒体的发展

    丰 琰,王 龙

    马克思认为,公共性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人的类本质在现实中体现为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意见性表达及实践性参与,这种具有统一性的行动是人的公共性的生动体现。而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民意整合和情绪扩散的途径,能够通过人的公共性促进社会整合和群体认同的发生,是公共性得以组织和存续的重要媒介。媒体是公共性形成的现实载体。当今世界,以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媒体对人的公共性的建成又发生了不同于传统时代的重要作用和全新的影响,包括现代媒体的鲜活多样形式提升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判断,现代媒体的开放互动增进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现代媒体的即时迅捷实现了公众在公共领域中的跨时空交流,人人皆可自媒体的现实促成了舆论监督的新力量等。在公共性视阈下对现代媒体的状况进行哲学审视,既能对媒体的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又能对当代公共性以及公共精神的建设实现有益探索。

    2021年03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栏目

  • 脱贫攻坚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和诣恬,王冬冬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铸就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表达,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深刻体悟、全面把握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精神的引领作用,能够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大学生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树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和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艰苦奋斗精神,坚定大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深入挖掘脱贫攻坚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3期 330-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王 双,郑思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根基,更是高等院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动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大学生身处全球化竞争日益增强的新时代,高等院校应当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直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高等院校尚未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将现代科技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起来,高等教育没有完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要求高等院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文化根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自信培育体系的有效载体,提升教师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自信的培育水平。高等院校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效途径。

    2021年03期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

    姚海霞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在于强化意识形态育人功能,培育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切实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一是夯实内功,发挥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多措并举,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三是完善制度,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课程教学载体;采取多元化考核模式,创新课程评价机制,从而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03期 34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新农科”建设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创新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胡建军,张全国,荆艳艳,贺 超,李 刚,王 伟

    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和响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培养具有过硬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意识浓厚的新农科建设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在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急需实现传统工科和新农科相互支撑、融合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因而,河南农业大学从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深度探索,将高等农业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能够解决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2021年03期 348-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Visual Basi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张 芳,徐正玉,杨洪伟,李晓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学生能将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能更好地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实现计算机与专业之间的更好整合,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式和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各专业整合、加强实验教学及优化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相应的改革方案。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改变了大学生被动学习的旧习惯,而且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021年03期 35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高等农业院校英语公共演讲课程模式的构建

    高 燕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对于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高等农业院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有能力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在农业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沈阳农业大学顺应时代和国际发展需求,继续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在本科课程中设置英语公共演讲课程,并利用英语演讲课程教师与专业双语教师组建特色教学团队,提升大学生外语掌控、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利用英语把自身所学能力专业知识向社会,向世界传播。因此,英语演讲课程需要整合课程资源链,创建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演讲教学团队;优化演讲教材内容,打造具有农林专业特色的英语演讲课程;创建演讲语言氛围,打造农科专业特色虚拟化英语演讲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演讲慕课平台。

    2021年03期 360-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英语课堂交流活动趣味性对研究生交流意愿 的主要影响

    张佳一

    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交流活动的趣味性与研究生口头和书面交流意愿的关系,从而探究是否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英语课堂交流活动,提高研究生的英语交流意愿,促进英语学习。通过类实验的方法,利用自我报告量表收集数据,对比同一组研究生对不同课堂交流活动的趣味性等因素的感知和活动过程中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意愿,探究交流活动趣味性等课堂环境因素对研究生英语交流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在选定的两项交流活动中交流意愿有显著差异,交流意愿与交流活动的趣味性呈正相关。交流意愿同时还受到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和挑战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师可通过提高交流活动的趣味性,激发研究生的英语交流意愿,从而促进研究生的英语学习。

    2021年03期 365-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高等农业院校普及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的策略分析

    朱 磊,陈 凯

    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具有独特的娱乐性、竞技性和健身性,因而得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广泛认可,也使其重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高等农业院校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类别、塑造大学生意志品质和培养橄榄球运动人才的积极意义,当前高等农业院校英式橄榄球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亟需提高,我国英式橄榄球教练指导人才的匮乏;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教材选用的不统一,这就使得橄榄球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少有高等农业院校把橄榄球运动作为体育必修项目,但是已有相当数量的高等农业院校把橄榄球运动纳入体育选修项目的范畴;多数高等农业院校橄榄球代表队只是赛前临时组建,所展现的竞技水平也往往较低。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设置、球队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看,高等农业院校普及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高等农业院校普及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应该持续开展橄榄球师资队伍建设,务实推进橄榄球统编教材建设,丰富橄榄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和创新大学生橄榄球赛事,积极加强橄榄球运动设施建设,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普及英式七人制橄榄球运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21年03期 37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农学家研究栏目

  • 科研创新名师典范 教书育人良师楷模 ——记著名蔬菜学家葛晓光教授诞辰90周年

    周宝利,李天来,冯 辉,王晓雪

    葛晓光(1931~2020),辽宁沈阳人,九三学社成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著名的蔬菜学家,在蔬菜栽培、生态和生理等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通过整理葛晓光先生的论文、著作和成果,全面回顾葛晓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以及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贡献,葛晓光先生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学术发展之路与方向凝练;学术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蔬菜育苗研究成果与学术创新、蔬菜施肥研究的成果与学术创新、宏观研究的成果与学术创新、蔬菜生态学分支的建立与研究创新;引领学科建设与竭心教书育人;参与社会活动与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总结和介绍,启迪、激励后人,弘扬葛晓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在新时代蔬菜学领域创新研究思路,拓宽专业研究领域,发现学科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1年03期 37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