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策划栏目

  • 沈阳农业大学特色办学经验与实践探索——庆祝建党100周年暨迎接建校70周年

    陈启军

    从历史纵深的发展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时期创办沈阳农业大学的艰难历程,梳理、厘清和总结沈阳农业大学 建校70年特色办学经验及其实践探索。立足新发展阶段,沈阳农业大学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与指引,扎实做好在中国 大地“顶天” “立地” “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致力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特色办学的主要经验:坚 持党对大学全面领导是扎根东北大地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关键要素;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坚持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办大学是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 的根本路径。未来沈阳农业大学的发展策略要以党建为引领,办中国特色一流农业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真,把握高质量发展主 线;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做好“顶天”大文章;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拓展“立地”新模式。

    2021年02期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思考

    马恒旭,代兴梅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高等农业院校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发挥党校熔 炉作用,提高党组织服务人民的意识,党校不仅要定期举办学习培训班,还要不定期举行党员干部轮训学习;通过优化院系党组 织资源、扩大机关党组织辐射面和发挥农林专业特色等,搭建多样化教育基地平台,拓展党组织服务模式;提高政治站位、打破思 想壁垒、拓宽联系渠道和建立监督机制,打造牢固阵地,形成高等院校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

    2021年02期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愚公移山精神的历史逻辑、时代必然与现实要求

    栾青

    愚公移山精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既是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又是民 族精神的关键部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发掘愚公移 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发现其历史发展的逻辑;国家、党的建设和个人层面都需要愚公移山精神,这是时代的必然;愚公移山精神要 求科学研判形势、团结奋斗发展以及坚定必胜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021年02期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农业经济与现代管理栏目

  • 不同地区寒富苹果产量品质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Nature和Springer等数据库文献为依据

    张跃,何佳丽,李丽杰,吕德国,秦嗣军

    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查找自寒富苹果育成以来,有关寒富苹果的产量及果实品质报道的参考文献数据,总结寒富苹果产 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有利于实现寒富苹果节本、提质和增效的发展方案。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寒富苹果 栽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提升,全国平均单产和单果重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果实品质却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栽 培区域中,辽宁省葫芦岛地区的平均单产最高,且各果园之间差异较小。阜新地区生产的寒富苹果硬度最大,更耐贮;内在品质 方面以甘肃省平凉地区寒富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甘肃定西地区寒富苹果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这可能与甘肃当地适宜 栽植的自然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另外,即使同一省份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大部分果农片面追求产 量效益或在非适宜区栽植有关。因此,为实现寒富苹果节本提质增效发展,应该提升免套袋等新技术研发能力,建设高品质现代 化生态果园;针对寒富苹果特性加快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寒富苹果生产,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1年02期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辽宁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服务支撑

    石小亮,陈珂,何丹,吕杰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构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民 增收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辽宁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现辽宁省农村产业基础现状较好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 升、 “一县一业”优势凸显、农村服务业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和农村产业融合效果初显,但还存在产业纵向与横向融合度低,产业 链条短、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产业发展上的应用滞后,经营主体制度创新不够,农民没有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 等问题。建议采用“农业产业链延伸型”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两种模式,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园等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与文 化、旅游、科技和生态有机融合,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增强科技支撑与推动人才培训等农村产业 融合支撑服务措施,保证两种模式有效推进。

    2021年02期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乡村振兴战略下支持和促进涉农民营企业发展研究

    姜昳芃

    长期以来,中国发展重心集中在工业和城镇,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滞后,目前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党 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性转折,未来将更多地立足于乡村产业、人口和文化等禀赋的基础 上,自下而上地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辽宁涉农民营企业是发展辽宁省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 量,但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政府政策针对性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农业金融信贷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吸引 和促进涉农民营企业支持辽宁乡村振兴,必须结合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 引领下的金融扶持作用;大力扶持涉农民营企业,为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创造再就业机会;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乡村生态 宜居水平;创新企业产品宣传推介方式,提升涉农民营企业品牌影响力。

    2021年02期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精准扶贫背景下干部驻村帮扶模式探究——以辽宁省营口市榜式堡镇道马寺村为例

    崔莹,张印哲,王晋清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干部驻村帮扶是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干部帮扶制度创新了乡村社会治理模式, 同时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以辽宁省营口市榜式堡镇道马寺村干部驻村帮扶为调研对象,结果分析发现,现阶 段干部驻村帮扶模式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足、驻村干部福利政策落实不到位、驻村帮扶工作难以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 变、驻村帮扶手续繁琐且检查指导繁多、干部驻村帮扶模式缺少长远规划等问题。因此,对干部驻村帮扶模式还需进一步加以完 善,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驻村干部福利保障制度,提高驻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建立干部驻 村帮扶创新机制,不断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模式,从理论和现实层面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2021年02期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青岛市消费者生鲜农产品满意度调查分析

    尹兆栋,高齐圣

    本研究以青岛市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30名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满意情况、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二 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感知水平、信任水平和信息交流四个维度对生鲜农产品满意情况的影响。结果 表明:消费者的年龄、对商家的信任水平、是否主动了解过生鲜农产品信息和了解生鲜农产品渠道的数量对消费者的满意情况呈显 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收入和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度对消费者的满意情况呈显著负向影响。对此,可采取明确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 细分;做好知识普及,引导消费者关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信任;加强信息交流,形成消费者主导型市场等对策。

    2021年02期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渔业法律法规问题思考

    韩金池,王梦珊,王黎黎

    2020年伊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仅使得人民的生命与身体健康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而且在停工停产的大背景下多 个产业也遭受巨大的经济危机。由于疫情延迟复工和管控隔离等防控措施,给渔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春节这样一个渔 业产量增长的时间段,疫情的爆发使得各产业的消费需求受到严重冲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鲜活产品的流通,水产品尤为 突出。虽然冷冻水产品的销售量有所增加,但鲜活水产品的销售量急剧下跌,使得渔民的收益下降,渔业产品产销两难。各地相 关渔业部门、渔业科研单位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努力稳定渔业生产与发展秩序。而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并未被彻底消除,世界 各国都将继续与疫情做长期斗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立法,细化渔业法律法规的条款; 政府积极引导渔业行业发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与水平;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定期开展公共卫生 教育,提升渔民素质与应对能力;完善渔业产品追溯体系,确保海洋食品生产安全。

    2021年02期 180-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辽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障碍度分析

    刘润泽,施伟,丁晓非,鞠恒,谢忠东

    加快推进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构建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框 架,采用熵值—Topsis、核密度估计的分析方法,解析2001~2019年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度影响因素。 结果分析表明:在时间维度上,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次表现为低质震荡阶段、剧烈波动阶段和高质稳定阶段。海洋渔 业产业结构呈现左旋演变态势,正由初级阶段向低级阶段正向发展,发展势头良好。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主要障碍度影响 因素以2010年为界,呈现阶段性变化,绿色发展成为2010年后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子。辽宁省今后海洋渔业要保持 高质量发展应该采用加强渔船管控工作,筑牢海上疫情防控;严格把控海洋生态安全,实时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海洋科技创 新风向,助推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网络;打造现代化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路径转换等举措。

    2021年02期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农村土地与环境资源栏目

  • 沈阳经济区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及其空间品质提升

    荀文会,于树,畅琪,邵军师

    本研究以沈阳经济区八个城市为例,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分析各个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以此作为 国土空间利用品质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为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指引。研究认为,沈阳经济区的城市无论是单一的功能效率还 是综合效率都具有不平衡性,绝大多数城市的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取决于纯技术效率,效率的高低与区域自然基础、资源禀赋、发 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应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作为基础条件,找准问题和短板,依据“三类 空间”和谐共生关系指引国土空间的利用模式和发展方向。对此,可采取分类优化农业空间,促进农业空间增产增效;统筹整合建 设空间,促进城乡空间集约宜居;科学保育生态空间,促进绿色空间增量提质等对策。

    2021年02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特色小镇的生态人文空间

    林国浒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生态功能及文化传承意义的空间载体,其重新定义城乡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发资源 配置与空间整合的革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特色小镇注重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绿 色产业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文化地理景观,特色小镇一方面扎根在地,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 性,延续深厚的人文传统,另一方面积极融合都市文化,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彰显创新与开放的现代精神。

    2021年02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农业文化与社会治理栏目

  • 中国东南沿海妈祖文化与乡村公共生活的互构重生

    黄俊燊

    妈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乡村公共生活的土壤,其独特形象、精神特质等根植于乡村公共生活。同时,妈祖文化在不 断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改变了乡村公共生活形态,成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动力支持。进入新时代,妈祖文化要 适应乡村公共生活的新需要,持续不断地规范改进、转型和提升,在促进自身传承发展的同时,激发乡村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 豪感,促进新农村建设。

    2021年02期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国际法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研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

    曲亚囡,刘慧敏

    全球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来治理。在全球重大疫情背景下,面对国际法的缺位,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治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可以有效推动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中国作 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为研究 对象,以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规范基础,以及通过对中国参与全球 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合作实践的总结,发现中国在参与国际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中国方案。中国参与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治理合作存在的许多困境,如中国作为国际法主体作用有待发挥,参与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参与合作的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机制有待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尚未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对此,中国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 理合作的路径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到国际法的高度,最大限度发挥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 用,积极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国际法律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机制的作用。

    2021年02期 209-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栏目

  • 高等学校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路径

    陈德云,吴倩

    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引领力是指高等学校各级党组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增强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带领师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综合能力。高等学校意识形态 引领力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根本任务的落实,增强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引领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等学校中心工 作相结合,实现科学真理价值和实践价值统一;要维护意识形态建设历史传承性,实现守正坚守和自我更新统一;要坚持意识形 态主导权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校能力和意识形态引领力统一。

    2021年02期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探索

    张婷,翟中杰,李鹏

    推进高等学校社会实践深度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贯彻落实各类乡村振兴政策、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和促进大 学生全面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高等学校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育人质量无法保证、活动路径 比较狭窄和机制构建不够健全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结合山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的个案分析,提出以专业训 练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本领、以生活训练转变大学生的角色认知、以服务训练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以团队训练陶冶大学生的 集体观念的高等学校“四训合一”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育人新路径。

    2021年02期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新时代“三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张喆,刘洋

    新时代“三牛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其基本内涵是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蕴。把新时代“三牛精神”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中的作用,探索新时代“三牛精神”对大 学生价值引领的路径,推动其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校园文化、进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砥砺 奋进,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开拓者和奋进者。

    2021年02期 227-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全媒体环境高等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策略

    宋玉静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先进文化,是贯穿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引领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锻造理想信念、消解历史虚无 主义、增强价值引导和促进文化自信的功能。全媒体为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要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思想,打造 灵活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加强各类平台管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教育成果,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 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2021年02期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高等农业院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效果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

    杨欣,张皓妍,于学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本工具。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经济学》 教材将传统西方经济学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评析,使《西方经济学》教材更加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系的解释与分析。通过对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获取332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结合 专家访谈,构建《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 《西方经济学》教材使用效果整体较好,教材特色明显,与专业课有很好的衔接,在使用过程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思想,加强案例和习题的引用,实现经济学教材的本土化,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材与教学环节的统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经济学》教材体系的日臻完善。

    2021年02期 238-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高等院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亲和力研究

    冯文艳,卜怡,刘宇宏

    目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难教、大学生厌学和教学低效的现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载 体的话语体系,其内容要素是否科学、逻辑结构是否严密和表达方式是否亲和,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以大连海 洋大学为例,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亲和力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教师的价值引导性、内容科学性和方法多样性 等摄服力方面,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方式等感染力方面,以及对教师个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等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沟通方面语调平淡,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不足,或是非语言沟通意识不足致使与大学生的教学沟通力欠 佳,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亲和力。对此,高等学校必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能力,逐步提 升教学的话语表达和传播能力,加快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非语言情境的运用能力。

    2021年02期 24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农学家研究栏目

  • 沈农历史源流:复旦大学农学院的创办、发展与北迁

    龚诞申

    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源流基本是由南方和北方两大源流所融合。南方沈农的历史源流 可以追溯到1927年在上海创办的劳动大学农学院,1932年停办。复旦大学农学院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大部分内 迁至重庆北碚黄桷树镇建校后建立的农学院。当时大批人员涌入四川,尤其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破坏,导致粮食、蔬菜和副食 品等供应极其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1938年秋,复旦大学在重庆设立二年制的垦殖专修科。首批垦殖专修科学生入校后暂由 理学院管辖,实行半农半读。通过这种教育方式,造就大批“耐劳刻苦、手脑兼全”的农业技术人才。时任代理校长吴南轩聘请前 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院长李亮恭,负责创办垦殖专修科并任主任。1938年10月,复旦大学农学院开始正式招生。北方沈农的历 史源流可以追溯到1906年成立的奉天农业学堂,其后屡经变迁直到1949年建立沈阳农学院,任命东北农业部副部长张克威为院 长;1950年10月,沈阳农学院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改称东北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方和北方两大历史源流 融合,成立了新的沈阳农学院,铸就了今天蓬勃发展的沈阳农业大学。

    2021年02期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