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栏目

  •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管控主体与模式研究

    杨肖丽,马玉琼,薄 乐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由于主体多元化,品牌被滥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频发,品牌管控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其管控主体和管控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表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具有区域性、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和无形资产性等本质属性。区域公共品牌管控的三方主体—— — 地方政府、企业和联合组织各有优劣势,其主体地位随着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内企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内主体品牌意识而演化。总的来看,相较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组织更适合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的管控主体。产业化管控模式、区域资源委托管控模式、母子品牌管控模式和区域资源整合管控模式均是多方主体合作管控的结果,各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和利弊。各地应根据农业产业特色、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考量,灵活选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管控主体和管控模式。

    2020年05期 52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分析—— 以山西省河曲县 807 个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

    剌美香,侯 凯,刘艳萍

    根据山西省河曲县 807 个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易地搬迁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析搬迁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损伤了农户的自然资本,但促进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生计资本总值的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较大,生计资本各项指标中有八个指标对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促使农户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三个指标对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向非农型转变。总之,人力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较大。政府应构建创业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搬迁农户的技能培训,促进搬迁农户人力资本的提升,合理利用原有耕地,增加搬迁农户财产性收入。

    2020年05期 528-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中国东北地区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对策研究

    周连义,温储源

    近些年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经济明显滑坡、人才流失和发展后劲不足。2017 年 7 月中俄两国提出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东北地区振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推进北极航道商业化进程,加强沿线各国之间贸易合作;二是促进国际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使东北地区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三是推进东北地区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转型与延长产业链。东北地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能够形成国家对接的起点站,而且可以搭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外重要的贸易合作平台,打造中国经济平衡与发展助推器。此外,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大连和图们江区域两个重要枢纽、辽宁经济带具有厚重产业基础和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扶持力度等对接“冰上丝绸之路”优势。但是东北地区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多国争夺北极地区的控制权,地缘政治博弈引发变数;航线运行成本较高,相关港口物流支撑能力差;缺乏中俄合作的司法联合,没有中外互利互惠发展方案;极地生态系统保护要求高,航道维护与畅通难度大。对此,中国东北地区应该确立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策略,分别是共同创建东北亚和平发展环境,打造经济合作与发展基石;消除国际合作的零和思维意识,共建和平发展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亚欧国际合作平台,形成中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打造珲春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枢纽;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机制,保护北极航道生态环境安全。

    2020年05期 537-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中国水生野生动物禁食范围探究

    王录彬,裴兆斌,郭昕黎

    自 2003 年非典至 2019 年底全球爆发新冠肺炎后,人类能否食用野生动物成为热点问题。中国明确规定陆生野生动物的禁食范围,却未严格确立水生野生动物的禁食范围。禁食范围未及时确定,主要是由于禁食的思想与目的不健全、水生野生动物的界定不清、管理范围存在交叉和禁食范围过于“一刀切”。对此,转变大众禁食思想,明确禁食范围的立法目的,明确水生野生动物定义,防止各物种的交叉管理、禁食范围严禁“一刀切”、理性制定禁食范围,各地方加快完善禁食野生动物范围。

    2020年05期 546-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鱼类增殖放流对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影响 —— 从鱼类增殖放流行为的主体权责、监管及处罚分析

    张 璐,裴兆斌

    鱼类增殖放流行为是维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用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中国虽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然留存诸多问题。从鱼类增殖放流行为的主体权责、监管及处罚方面梳理鱼类增殖放流行为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发现,存在苗种的监管不足、无明确的处罚规定、无保障生态安全条款和各方权责混乱,以及休渔制度规定混乱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鱼类增殖放流行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手段,不断完善法律规制:鱼类增殖放流行为必须加强苗种监管及处罚制度,完善生态安全条款的规定,明确各方主体权责,完善现行渔业制度及相关的法律规定,进一步实现和完善鱼类增殖放流行为的法治化发展。

    2020年05期 55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辽宁农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建设思考

    孟祥东

    农业知识产权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作为无形资产,只有在转让或使用中才能真正实现其具有的 价值。通过分析农业知识产权概念、分类和特征,提出将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作为基础方法,提高农业知识产权评估意识,完善 农业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提升农业知识产权评估水平,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共享农业知识产权评估信息。综合多方面因素 对农业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建立辽宁农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及其制订相关对策,强调高度重视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评估 对于提升相关单位农业知识产权评估意识、促进辽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05期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中国与西亚国家双边贸易效率研究 —— 根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高 鹏,陆文玥

    根据 2002~2017 年中国与西亚十四国的相关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效率、潜力及影响 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均 GDP、政治稳定性、货币自由度和贸易自由度对贸易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地理距离与贸易效率成 负相关;人口对贸易效率的影响因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实际贸易水平与前沿贸易水平尚存在差距,具有 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该深化与西亚国家在运输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加快自贸区谈判进程和增强人民币的 贸易结算功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及非政府间沟通机制。

    2020年05期 563-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政府补助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程梦凯,黄静如

    根据 2013~2018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 EXCEL2019 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用 Stata15.1 和 Spss23.0 进行计量 分析,研究政府补助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公司内部治理指数研究其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 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政府补助与创新绩效 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高,政府补助的利用效率就越大。因此,政府应提高企业创新补助力度,企业应建立明 确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内部治理。

    2020年05期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高等院校加强二级纪委监督职能思考

    李桂红

    高等院校二级单位设置纪委是推进高等教育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尚处于改革探索阶段,为全 面从严治党在基层单位落地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为高等院校全面推进监督执纪工作向基层延伸奠定了组织基础,为高等院校进 一步健全完善监督责任体系提供了重要路径,为高等院校切实提升监督执纪精度和效率提供了重要举措。高等院校二级纪委建设 必须深入基层工作实际,使高等院校纪检监察触角灵敏;强化二级单位责任,使高等院校纪检监察层次分明;拓展党风廉政建设, 使高等院校纪检监察效率提升。但目前高等院校二级纪委建设存在制度滞后、能力弱化和人员缺位等问题,实践证明,解决好“谁 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问题,才能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二级纪委监督职能,因此,坚持质与量相结合,解决好谁来监督问题;坚 持点与面相结合,解决好监督什么问题;坚持动与静相结合,解决好怎样监督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在高等院校落地落实,层层 压实纪检监察监督责任,为高等院校的各项建设保驾护航。

    2020年05期 57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农业文化与社会治理栏目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孙 静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石,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理 论指导,而农村文化建设也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两者统一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农村文 化建设,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满足农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新时代农村文化建 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立场,明确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实践,借鉴先进农村文化建设经验,推动农村文化的 转型、创新。

    2020年05期 583-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趋向——结合浙江省枫桥镇治理样本分析

    王 琳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探索初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并 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逻辑与规律。长期以来,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建议总是落在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管理规范 化、工具信息化和目标现代化等内容上。以近几年的乡村治理发展为考察对象,并对其治理状态进行总结与分类整理后,得出主体 参与将由多元联动向明确职责转变、方式运用将由权威命令向协商民主转变、制度管理将强调规范性与实效性并存、工具依托上 信息技术的简单运用将深化发展、目标向度将以现代化发展为主线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趋向。

    2020年05期 58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甫跃辉小说动物叙事对城乡个体精神困境的别样书写

    何方圆

    动物叙事是甫跃辉小说重要的创作方式,作家常借助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在小说中通过动物形象与主人公之间的相互映射、 动物行为对情节发展的暗喻与反讽等,展现乡村个体成长隐痛、时代背景下“都市异乡人”的生存窘境和人性变异,反思人与自然 关系。多元化的动物叙事源于甫跃辉内心深厚的动物情结,同时也表现出作家对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对乡村命运的思考。

    2020年05期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教育与教学栏目

  • 新时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刘 洋 ,孙 婧 ,宋德群 ,李东泽 ,赵 金

    高等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如何引导大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 本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与任务。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 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弱;专业兴趣不浓;厌学情绪增加;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落后;读书无用论蔓延,过多 受父母保护等问题,结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实践实际,加强学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弘扬科学家 精神;完善教学管理职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专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建设,拓展专业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精准帮扶 救助,全面开展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规范大学生学习行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等促进学风建设的实践措施,合力营造高等院 校的优良学风。

    2020年05期 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大学英语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重构

    刘 慧

    大学英语教师文化价值观是通过长期英语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汲取国外文化中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精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植于自身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认知、理解与判断,形成的一些见解、看法、立场和价值取向。 大学英语教师因自身语言教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和行为作风。有些 教师长期接触英美文化,本土文化缺失,所以,重构外语教师的文化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造成大学英语教师本土文化及其价值观 缺失的主要原因:工作氛围的特殊性;话语权的边缘化;行为规范的制约性;文化自觉的缺失性。因此,提出大学英语教师文化价值 观重构的有效策略,实现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努力学习国 外优秀文化;强化大学英语教师师德师风,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中外文化融合交流,拓展多元文化融合交流平台。

    2020年05期 60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内涵与推进措施

    王 军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深远指导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是肩负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全面发展是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 价值内涵意蕴丰富,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纷繁复杂的现实挑战,对此,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要遵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的顶层设计,从大学生公民道德生活的实际出发,采取精准的教育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观的主 渠道,使理想信念教育深深根植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大学生,从而推动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020年05期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自治教育理念与大学生自治管理制度建设

    王秋菊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在高等院校中获得了一定的主体地位,高等院校的服务意识与人本理念不断增强,在“他 治”与“自治”的互动改革下,大学生的“自治”管理基础得到了有效夯实。因此,高等院校构建大学生“自治”管理服务制度,需要实 现从“管理者”本位到大学生本位、从“外部控制”到“自我革新”、从“外部借鉴”到“实践创新”、从“外部责任”到“主体责任”的转变, 并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教师和大学生四个层面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05期 615-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新媒体助力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思考

    于晓庆,宋德群,姜 宇,张 蕊

    大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但是大学生社团 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诸多钳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新媒体凭借操作便捷、信息海量和受众广泛等优势,在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策划、 实施、总结和宣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工具性作用,与大学生社团工作之间呈现高度融合的趋势。大学生社团自身及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特点决定新媒体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符合时代要求,新媒体在提升大学生社团知名度、提高大学生社团工作效率以及开阔 大学生视野等方面助力大学生社团建设。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给出实现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加强新媒体制度管理、充分发挥指 导教师作用以及发挥新媒体正能量等应用管理方面的实用性建议,意在促进大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2020年05期 620-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2 ]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姜 珊,袁 野,郭旭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行高等农林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探索与创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建立新时 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三方面着 手,探索与构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构建对于深化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05期 625-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人文社会科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以东北大学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隋 军,贾承昊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强调以大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和以行业需求为牵引的教育范式创新理念。成果导向教 育理念以学习产出来驱动教育系统的运行,实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范式的转换。以东北大学法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成果导 向教育理念要求将法学课程教育目的融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法学思辨能力,形成法学逻辑思维。在依法治 国的新时代高等教育过程中,将线上课程与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讨论式教学和双语教学等教学方式加以糅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逐渐成为法学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化解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路径单一、应用性不强等弊端。针对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突出问 题,在继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同时,还应在教学技术支持、课程配套材料以及教学阶段衔接等方面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加以 完善。

    2020年05期 63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动物医学专业不同课程协同教学探索与实践 —— 以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课程协同教学为例

    朱河水,陈 宇,钟 凯,王月影,郭豫杰,王 江,杨彦宾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高等农业院校为适应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响应新农科建设实施卓越农 林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构建农林教育质量新标准和建设“金专”课程的迫切需要,高等农业院校教师必须着力进行课程内容 协同更新,推动综合性、问题导向性新型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创新。为适应不同课程协同教学改革的需要,动物医学教育对动物生理 学和生物化学的协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成立动物生理生化教师教学团队,构建教学与学术研究教师共同体;团队凝练动 物生理生化课程的结合点,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和设置,实施协同教学。动物生理生化课程协同教学以本科教育为基本点,以课 程协同教学模式为抓手,突破原有课程的设置,实现不同课程的融合和统一,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 挑战度,为高等农业院校不同课程协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0年05期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