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户花生适度种植规模研究

    王晓梅;韩晓燕;吕杰;

    适度种植规模对农业增收和增产均具有重要意义,而辽西地区花生种植规模仍处于小规模状态,阻碍了双重目标的实现。以实物、价值目标为主,通过Stata建立人均年纯收益与种植规模的线性回归模型,结合DEA定量分析综合效率,同时考虑辽西地区区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阜新地区花生适度种植规模是存在的,其对农户的收入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花生种植适度规模户均1.40~2.67公顷,最佳种植规模为2.67公顷,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花生种植收入和产量的双重目标,当种植规模为2.67公顷时,能使花生种植户经济纯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有关政府部门做好花生种植布局;加快农村生产组织规模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广花生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增加农业生产财政支持,丰富农业生产金融和保险项目;综合开发农产品流通与市场潜力,不断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2015年01期 v.17;No.8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旱灾恢复力影响因素及其ISM模型分析

    谷洪波;刘新意;刘芷妤;

    旱灾一直是导致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探寻农业旱灾恢复力的概念、特性,以及与承灾体脆弱性的关系,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外部输入系统四方面分析提出,降水量、农作物复种指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效灌溉率、劳动力比重、人口密度、农民人均收入、农业产投比、防灾减灾认知意识和政府联动协调能力是影响农业旱灾恢复力的主要因素。通过ISM模型梳理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脉络层级和联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旱灾恢复力的基本影响因素是农民人均收入、灾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政府联动协调能力,中间影响因素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和农业产投比,深层影响因素是降水量、有效灌溉面积、复种指数、劳动力比重和人口密度。根据分析结果为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策略提供参考建议。

    2015年01期 v.17;No.81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休闲农业品牌发展研究

    陈欢;

    休闲农业品牌体现同类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利益、价值和文化差异。游客借助品牌对产品或服务产生主观认知,进而做出消费选择,同时通过品牌表达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体验;生产从业人员借此推动产品或服务的不断完善,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福建省休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农业品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但在品牌规划、定位、推广和营销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要加大宣传策划力度、塑造休闲农业品牌,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培育乡土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形成规模,顺应网络营销发展趋势、搭建数字信息平台,以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和更大影响力的品牌,推动福建全省休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15年01期 v.17;No.8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分析

    李为;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2015年01期 v.17;No.8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2015年01期 v.17;No.8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农业院校专利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陈雅雪;罗古月;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支持能力以及产出能力方面,对2003~2012年云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专利角度评价两所农业大学的技术创新能力,四川农业大学在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支持能力方面占优势,云南农业大学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方面占优势。

    2015年01期 v.17;No.8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服务外包业复合型外语人才能力调查分析——以广东省中德工业服务区国际服务外包业为例

    姜红梅;

    以能力素质模型为理论指导,以广东省中德工业服务区外语人才为研究对象,从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三方面研究对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能力构建。结果表明,纯外语语言专业人才很难满足企业国际化服务外包业发展需要,外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离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有一定差距。因此,高等学校外语院系应围绕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工具性学习动机,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其学习策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外语人才的能力素质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培训,同时在真实的国际贸易操作中训练大学毕业生的防欺诈意识。

    2015年01期 v.17;No.8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省级教学名师风采(2014)

  • 勤谨教育 精博治学

    <正>张广胜(1970-),博士,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辽宁省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沈阳农业大学首批学术带头人、首批天柱山学者,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发展领域的教学与研究。1999年博士毕业于中美联合培养WINROCK农业经济博士班,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

    2015年01期 v.17;No.81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校级教学名师风采(2013)

  • 以德为先 因材施教

    <正>李建东(1964-),博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农学院院长,农业生态教学团队和示范性专业生态学专业负责人。兼任辽宁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和辽宁省农学会理事。多年来,李建东教授主讲农业生态学本科生课程、生态学专题、生态学讨论研究生课程等,其中,他主讲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是校级精品课,其负责的"关于变化中的地球——生态学"生态学基础课程获得辽宁省精品视频公

    2015年01期 v.17;No.81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高等学校美育的理解偏差与认知冲突及其对策

    王小栋;

    美育不仅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的时代命题,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审美情操培养的教育目标之一。但目前在多元文化影响下高等学校美育存在理解偏差和认知冲突,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安排及实践活动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实效等问题,美育评价机制缺失。对此,高等学校要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美育发展,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美育文化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和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等推进高等学校美育改革。

    2015年01期 v.17;No.8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及其强化路径

    回畅;张春梅;王蕊;

    实践锻炼法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在教学中该方法虽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但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运用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不足、社会尚未形成辅助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合力作用等现实问题。对此,要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等方面充分发挥实践锻炼法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2015年01期 v.17;No.8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思考

    白雪峰;

    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认可度较高、确立政治信仰因素较为复杂,以及非常关注共同信仰缺失问题。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信仰教育意识,充分发挥理论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引导功能,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以人文关怀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引导。

    2015年01期 v.17;No.8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环境及其影响

    张笑楠;焦万才;

    新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多元性、庞大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既发挥积极作用也使其面临挑战。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2015年01期 v.17;No.8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郑州;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导向、缩小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差距、激励和凝聚作用,应分别从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两个思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2015年01期 v.17;No.8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曹丽颖;

    在都市农业背景下,培养高等农业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面向现代都市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领域,掌握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技术,而且要熟练解决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系统管理和维护、应用推广等,也要克服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校企合作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影响校企合作开展的深度;校企合作缺乏成功的经验支撑,学校与企业互利互惠性不明显。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政府应发挥指导和支持的作用,校企双方建立合作共信共赢机制,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无缝对接,加快高水平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高等院校良好的专业技能实训环境。

    2015年01期 v.17;No.8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海艳;杨涛;栗庆吉;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技能、改革实验课程考试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高等学校和用人企业无缝对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2015年01期 v.17;No.8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王真新;李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坚持以生为本、注重能力、突出过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学科建设四个方面,协同并进,全面深化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2015年01期 v.17;No.8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环境与优化方向——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王连杰;马东;

    新形势下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很多新问题。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模式、专业结构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其优化路向主要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结合现实问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和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2015年01期 v.17;No.8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归纳式教学模式内容、特点和应用

    王季;袁华;李玉梅;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倡导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着力培养综合素质,大学教育的归纳式教学模式愈发优于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模式。而目前对归纳式教学模式综合梳理的文献综述尚少。通过对《中国知网》近千篇相关文献的搜索、近百篇重要文献的研读,归纳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大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习者,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演绎式教学模式相比,归纳式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归纳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高等教育接受为一种有广泛影响的主流教学模式。可以相信,归纳式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15年01期 v.17;No.81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农业院校遗传学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于翠梅;马莲菊;谢甫绨;李春红;程海涛;曹萍;

    遗传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类专业的骨干基础课之一,采用双语教学对于跟踪国际遗传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大学生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遗传学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组建双语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法、自编辅助教材和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2015年01期 v.17;No.81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风能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李轶;李金洋;谷士艳;陈东雨;张春梅;张镇;

    风能工程课程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进程中,随着社会需求及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根据风能工程课程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实践性教学、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改革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风能工程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实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大学生从多角度和多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习这门课提供了成功模式,使风能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日趋完善,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5年01期 v.17;No.81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能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春梅;李轶;孟凡彬;刘庆玉;谷士艳;陈东雨;

    生物质能工程课程作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极具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从专业发展特点看,生物质能工程课程因原有课程内容出现不适性,跟不上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能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且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内容更新较慢、理论教学方法陈旧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因此,生物质能工程课程亟需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形成课程教学特色。

    2015年01期 v.17;No.8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体育动作要素教学意义与思考

    陈凯;赵德宝;

    动作要素是学习和完成任何运动项目动作的基础,大学体育教学如果动作要素不协调或完成质量不高,就会导致错误动作的产生或伤害运动员事故,从而影响大学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动作要素主要由身体姿势及其动作轨迹、力量、节奏、时间、速率和速度等七大动作要素组成,研究分析动作要素是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要素的重要应用,并结合严格要求的教师以及认真学习的大学生,是提升大学体育教学传授技术动作准确性的根本方法,有益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

    2015年01期 v.17;No.8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生态环境

  •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后续利用研究

    宋爽;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举办后,其园址的后续利用成为自我发展的重要问题。各国举办世界园林博览会都依照城市特点进行园址后续利用改造,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完善。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给举办城市带来的是双重效应,如何实现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的后续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园址的后续带动作用,最大化利用其建设过程中的宣传效用和场馆已经成为检验世界园林博览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将面临管理和经营权限转变、游客数量减少、北方气候不利影响、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等问题,建议依据坚持市场化运作、保留和转化相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等原则,通过加快园址管理和经营由政府主导向企业经营转变、加快制定园址后续发展的整体规划、旅游项目开发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以及充分发挥园址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功能等来促进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01期 v.17;No.8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刘冬红;杨立新;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专业性园艺主题博览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启了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之路。以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视角,发现园艺展园是随着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出现而产生。中国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追溯到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A1级),中国开始真正接触国际水平的园林展园。世界园艺博览会中艺术性展园、商业性展园和文化性展园各具特点,各类展园具有独立性与小尺度、地域性与示范性、主题性与艺术性、临时性与永久性等四个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存在艺术性展园曲高和寡、褒贬不一和文化性展园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现象,探寻园林设计的审美契合点,促进园林展在中国发展和普及,使世界园艺博览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5年01期 v.17;No.8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哈尔滨西站广场景观设计POE方法分析

    王英楠;宋力;宋文婧;李筱楚;卓彦;

    以哈尔滨西站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记录、访谈、拍照、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哈尔滨西站广场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并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其广场进行评价,量化并进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使用者对哈尔滨西站广场比较满意,总结哈尔滨西站广场是一个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站前广场,在交通流线设计和空间景观设计方面评价较高,在使用功能设计和地域文化表达方面相对较低。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哈尔滨西站广场应该完善换乘系统、丰富植物景观层次、加强空间氛围的营造、优化座椅材料、增强人性化设计、打造浓厚的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内涵的表达。

    2015年01期 v.17;No.8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水体景观装饰性与实用性研究

    王丽娜;闫启文;

    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水还能让人感受其动的喧嚣、静的平和,以及柔弱的晶莹清爽。在景观诸多构成要素中,水是最具吸引力的一种景观构成元素,水体可以独立形成景观艺术品,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等组合共同形成独具风格的景观艺术作品。早期水体景观多与艺术形体相搭配,特别是与观赏性较强的雕塑进行组合,所形成的水体景观装饰性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同时也拉近了水体与人的互动距离,让人们能够亲近和接触水体景观。水体在城市景观环境改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为水体景观的实用性、装饰性方面。

    2015年01期 v.17;No.81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法

  • 李霁野外国小说译介选材与翻译策略的生态理性

    谷峰;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李霁野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方面成就斐然,但作为翻译家的李霁野却很少被研究。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所依赖的生态翻译环境及使用的翻译策略。李霁野外国小说译介的选材主要来自前苏联革命小说和女性主义解放小说《简·爱》等。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和欧化译。通过研究以期对李霁野的外国小说翻译活动作出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提供新的视角。

    2015年01期 v.17;No.81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华小说非理性因素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刘柏君;

    余华小说带有浓重的非理性因素,这一特点尤见于其短篇小说创作。余华小说的非理性因素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契合和作家个人的承袭。这在余华小说中表现为善于创造类型化非理性人物形象,同时在创作上又具有丰富的非理性构思,从而形成余华小说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

    2015年01期 v.17;No.81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世态的表现手法

    宋旭;戴从容;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该小说遵循真实性原则,运用隐喻、对比和悲喜交融等表现手法,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混乱荒唐的世相,尖锐批判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解构了科举仕途和扬名立万作为当时群体性社会追求的神圣性,在讽刺世态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01期 v.17;No.8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女诗人闺阁生活感受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许微维;

    闺阁有情,闺阁以其自身的特点为情感的酝酿和发生提供特定的场所,文学也借助闺阁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反映其所蕴含的内容,赋予闺阁浓厚的情感色彩,丰富闺阁的文化内涵。将王琼瑶为代表的清代女诗人闺阁生活感受与李清照、朱淑真等前代女文人笔下的闺阁生活作比较,清代闺阁女诗人笔下的庭院生活呈现一派悠闲愉悦之态,一反传统的消极哀怨的闺怨之情。这既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

    2015年01期 v.17;No.8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学家研究

  • 科教强国 兴农安邦——记我国超级稻首创者杨守仁教授

    钟文田;

    杨守仁教授(1912~2005),著名农业教育家、水稻学家,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稻所理事会理事,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杨守仁教授倾毕生精力于稻作理论与栽培育种实践,成为籼粳稻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和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实现了继矮化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水稻生产潜力的第三次突破。杨守仁教授情系祖国、兴稻为民的科学志向,坚持真理、学而能思的科学方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勤奋治学、殚精育人的师德情怀,成为学界尊敬的名师、良师和大家,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敬仰、爱戴和学习的科学家楷模。

    2015年01期 v.17;No.81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辽宁省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2008)

  •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 培养卓越技术人才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正>示范专业发展历程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1959年暑假前沈阳农学院开始筹备建设农业电气化专业,并干1960年成立,隶属于当时的农业机械化系。1994年设置农业电气化专业硕士点,1998年设置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点,2003年设置农业电气化专业博士点,2003年设立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傅士后流动站。农业电气化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5人,其中教授六人、副教授10人和讲师14人。农业电气化专业拥有数字农业研究实验

    2015年01期 v.17;No.81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正>《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传播和交流学术观点、发表学术理论和展示科研成果的媒体平台。2014年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特别关注有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研究性稿件,欢迎广大作者向农学家研究、经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教学和文史哲法栏目踊跃投稿,特别欢迎校内各学科群专家及其研究生撰写各自学科前沿学术研究专论及综述,本刊给予优先出版。

    2015年01期 v.17;No.8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