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家研究

  • 高情远志育桃李 躬耕科研献三农——记著名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顾慰连教授

    王广忠;朱佩华;

    顾慰连教授(1931-1990),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潜心于教书育人,为农学本科生、研究生分别讲授作物栽培学、玉米栽培与良种繁育、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他先后担任沈阳农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和沈阳农业大学首任校长,倾心于学校的恢复、整顿与发展,为把学校办成以农为主,农理、农工、农文结合的综合性农业大学而创新求索。他躬耕于玉米栽培技术、玉米育种与繁育、玉米高产栽培生理等科学研究,并为服务"三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关心国家大事,兼任国家、省市各级学术、社会组织领导与成员,忠实履行职责。顾慰连教授具有博闻强识、爱岗敬业、矢志科学的忘我精神和修身厉行、尊师重教、温恭自虚的优秀品质,这些科学家的伟大风范值得农业科教工作者效仿、学习和发扬光大。

    2011年06期 v.13;No.62 6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三农”论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专题

  •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与政策建议

    罗剑朝;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强力支持与推动;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效运转、便捷、低成本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作保障。必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满足"三农"发展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地使用权、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生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和专利等农村产权抵押方面做了大量改革探索,初步解决了农民贷款抵押难、资金筹措难、农村产权变现难等突出难题。为了总结、推广此项惠及农民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出设立"杨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跟踪研究与模式推广"重大课题,组建国家级研究团队,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人才—金融—财政—保险"一体化大平台,成立国际农村金融培训中心,开展农村金融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训,建立"产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联合机制,积极探索形成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参与、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率先建立"专业农户注册登记"制度,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等若干政策建议。

    2011年06期 v.13;No.62 648-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研究——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

    熊德平;余新平;俞立平;

    将农村金融"要素"引入生产函数,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实证1982~2009年中国农业贷款、保险发展水平与农产品出口、进口和进出口依存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长期关系上,农业贷款、保险及财政支农对农产品对外贸易均具正向影响。在短期关系上,农业贷款对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影响不明显,但抑制滞后二期的农产品进出口;农业保险对农产品出口和进出口影响不明显,但抑制滞后二期的农产品进口。在因果关系上,农业贷款与农产品出口、进口和进出口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农业贷款对农产品对外贸易极为重要;而农业保险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并不存在任何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

    2011年06期 v.13;No.62 65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担保抵押制度改革与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

    马九杰;周向阳;陆建云;

    论述了担保抵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在推动各国进行担保交易制度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动产担保抵押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取得的进展以及主要动产抵押方式、金融创新机制、影响等,并以山东省枣庄市和福建省屏南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变革为基础的金融创新经验模式、机制和效果等。

    2011年06期 v.13;No.62 659-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设计

    刘钟钦;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是当前中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其服务对象是农户及农业生产,而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的担保和保险等中介机构均不发达,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数据不准,如果直接使用国外常用的利率定价方法,许多项目无法获得准确数据。在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银行常用贷款利率定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一种新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基准利率加成定价法,阐述其设计内涵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1年06期 v.13;No.62 66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之路:历史、趋势与前景——应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合作经济基本原理的分析

    谢元态;魏海云;

    剖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新中国两个阶段的两种命运——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前极力发展合作制与改革开放之后鼓励发展股份制,究其深层原因,根据《资本论》中合作制与股份制经济思想对其现状分析探讨发现:其相同点在于都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不同点在于资本因素与劳动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地位不一样,但合作制与股份制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指出只有合作制与股份制平行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列车平稳行进。

    2011年06期 v.13;No.62 67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张文棋;

    理性认识并正确处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若干关系问题才能促其持续、科学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区别普惠型金融和普济型金融,明确自己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按照金融规律要求发展。应利用国家金融支农政策优惠,"形神"合一真心实意支农,在机构设置、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的确立,服务对象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贴近农村、深入农民,以小额、分散、灵活为主要特征,坚持"就地"区域性经营为主,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根据自己的性质和功能积极开拓业务,调配资源,提高经营收益,又要注重风险防范,不盲目扩张,不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既要健全内在运行机制,提高金融效率和活力,又要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保障顺利运行并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既要遵循商业经济原则,遵循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又要遵从政府监管、法律约束和政策引导,加强金融管理,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依法合规、扬长避短、精心经营,力求做实、做深、做大。

    2011年06期 v.13;No.62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中国花生生产效率研究

    王一茹;吕杰;

    利用2001~2010年中国九省份花生成本收益及物质费用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及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花生生产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花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本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仍有改善的空间。并以2010年中国九省份花生生产效率的分析和改进为例,说明中国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非效率是由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所导致的。

    2011年06期 v.13;No.62 684-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跨国公司投资经济后果研究最新理论

    李文瑛;徐谷波;

    近几年跨国公司投资经济后果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交流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研究对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投资动机和相关的决定因素等,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内外一些学者在原有传统主流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新理论的尝试,更细致地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成因、区域选择、溢出效应等。

    2011年06期 v.13;No.62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汇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于红霞;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汇市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目前国家涉汇主体逐渐增多,涉汇行为更为复杂,外汇监管难度加大,亟需政府在外汇监管中突破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单一监管模式。构建和完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要从健全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有效管理涉外信息披露、培养独立评级中介机构等方面入手,降低外汇监管成本,提高外汇监管效率。

    2011年06期 v.13;No.62 692-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分析与化解对策

    张頔莞;李学峰;

    在国家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收紧银根和对房地产等行业调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资金短缺,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造成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造成了更为广泛的融资困局,包括融资中内源融资供给量减少、融资风险增加、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小企业自身、政府、金融机构各方的协力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样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11年06期 v.13;No.62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于永凤;王状;李棘;董铮;张钺;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是教育界的共识。高等农业院校对此在认识上有两种倾向:一是功利化,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挤占了专业教育资源;二是缺乏系统认识,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职责,由此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处于边缘化状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农业院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竞争实力的需要,对农业院校具有特殊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立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措施才能实现其教育目的。

    2011年06期 v.13;No.62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沈阳农业大学贫困硕士研究生调查与分析

    王吉磊;刘洋;赵月娇;高华;王磊;张茂仁;

    随着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保持在800人左右,每年贫困生认定比例在24%左右。为进一步了解贫困生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农业大学2009级和2010级的在校贫困硕士研究生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贫困硕士研究生选择读研深造是为了谋求更满意的工作;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找兼职工作很有必要性,并用兼职工作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缺乏明确的规划。针对这些情况,应积极完善现有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减轻生活和经济压力;深入了解贫困硕士研究生思想动态,帮助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增强贫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信心;综合利用研究生品牌项目和活动,提高贫困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2011年06期 v.13;No.62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李明秋;郭艳玲;崔香兰;赵志萍;孙继红;齐丽霞;刘晓渠;金荆;

    通过对IS09000标准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改革指导的培养目标定位、跨学科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层次培养方案的梳理与修订等不同特色院校的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应立足于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培养。对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等不同特色层次院校的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应该渗透到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2011年06期 v.13;No.62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运行机制

    郭文芬;陈碧钦;卢小松;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运行机制需要明确创业意识的内涵,即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指出创业意识培养目标包括责任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认为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创业意识教育课程与师资不足以及培养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机制建立的因素,提出应通过建立创业意识培养的运行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以及革新创业课程改革机制来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意识运行机制的构建。

    2011年06期 v.13;No.62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统战工作拓展大学职能作用研究

    卢雯;刘晓楠;

    高等学校是高层次人才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高等学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具有统战成员数量大、层次高、联系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及特点,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统战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大统战工作机制,发挥统战工作的"润滑剂"功能和"催化剂"作用,广泛动员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任务中,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11年06期 v.13;No.62 714-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语块教学策略研究

    杨娟;毛亚英;

    语块是语言中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多词单位。英语学习者的语块能力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以问卷形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块能力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语块能力十分薄弱,学生在理解和生成英语语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混淆部分重叠语块组、拼合语块、不了解相关语块成分的语义韵、母语干扰、语言接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块意识,记忆常用语块,充分利用词典和语料库,设计相关练习和教学活动等策略。

    2011年06期 v.13;No.62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钱凤魁;汪景宽;张美玉;苏里;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地籍管理学课程具备理论基础丰富、实践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和现势性强的特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土地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建立课程教学目标和设置课程内容,地籍管理学教学改革应该强调课程内容体系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多学科教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2011年06期 v.13;No.62 72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建设

    朱优红;刘以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的目的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课堂各要素结构趋于合理,功能趋于完善,充分发挥课堂生态系统的整合作用。通过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提高教师的生态主体专业素养,建立生态教育机制,积极创设课堂生态环境等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课堂。

    2011年06期 v.13;No.62 724-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分析

    李晓辉;杨洪伟;张芳;

    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时代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需求,也是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生自我竞争能力提升的主观需要。由于农业院校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方法指导、轻方法迁移;重灌输讲授、轻情境体验等弊端。对此,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注重上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划分教学层次,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高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制度。

    2011年06期 v.13;No.62 727-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园艺实验技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张恩平;张淑红;高秀岩;李晓明;

    园艺实验技术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师队伍人员不足、实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实验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教学基地资源管理松散等问题,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应该从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提升实验教师素质、实验内容与科研紧密结合等方面采取措施,有效地煅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2011年06期 v.13;No.62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生态园林

  •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建设价值与生态恢复策略

    于冰沁;张启明;杨辉;

    上海崇明西沙是典型的河口区域湿地,北邻明珠湖,南邻东风西沙,东部区域光滩面可与东风西沙光滩面连成一片。土壤系潮土,土壤表层质地多轻壤、中壤,土壤条件较好,气候条件较优越,适于动植物栖息与生长,但植被类型单一,生长状况不良,植被景观效果不理想。野生动物资源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相对匮乏,不能形成稳定、丰富度高和密度较大的生物群落,也不能满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求。上海崇明西沙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筑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形成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其丰富的湿地植物资源能为野生动物创造生存、活动的多样化立地环境,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植物在生长季节巨大蒸腾量也能对区域气候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生态恢复应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为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国内外湿地景观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继承并发扬湿地的特色生态文化,展示现代生态文明,以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自觉维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行为。

    2011年06期 v.13;No.62 734-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明朝陈淏子《花镜》中的植物及其造景研究

    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张龙;

    《花镜》是中国最早、最宝贵的一部有关观赏植物的专著,作者陈扶摇,一名淏子,别署西湖长隐翁。全书共分六卷,其内容从朝夕体验,以至询之嗜花友及卖花佣,在当时实属可贵。陈淏子站在前人基础上,倾注自己大部分心血完成该书。书中记载了大量观赏植物及其分布、繁殖、栽培与应用的内容。本研究对书中的植物种类进行整理、注释,简要介绍了植物栽培方法,重点对书中涉及的植物造景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与分析,解读《花镜》对当今园林建设,尤其对园林植物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13;No.62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沈阳市重型文化广场人性化空间调查及优化

    康蕊;闫红伟;

    城市文化广场是城市精神生活的象征,为人们提供休息与交往的空间,但是在中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忽略市民的实际需求,出现了很多非人性化设计的问题。以重型文化广场为调查对象,分别选取工作日、休息日中天气晴好的日子进行多次实地考察,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的研究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广场使用者的基本情况和人性化空间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型文化广场存在缺少停留空间、植物景观单调、座椅设置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完善、停车位数量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造宜人的空间尺度,植物优化配置,设置良好的休憩场所,注重人性化设计细节等建议。

    2011年06期 v.13;No.62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学

  • 论主题标记的兼用性与专用性

    韩巍峰;

    本研究讨论了作为功能词的主题标记和句中语气词,并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主题标记分为专用与兼用两类,并发现所谓句中语气词,因具有标记主题的功能应被看作兼用的主题标记处理。提出判断句中语气词是否为主题标记的两条标准,即分别考察在结构上其前成分能否占据句法分析中的主题位,以及功能上其前成分能否引入或对比新信息的主题。

    2011年06期 v.13;No.62 747-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0年来中国比较词源学研究述评

    李艳玲;

    比较词源学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产生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本研究从比较词源学理论研究及其发展、非亲属语言词源比较研究、词源与民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研究、比较词源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国内比较词源学研究动态和成果,同时指出了该领域的应用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并认为比较词源学研究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起重要作用。

    2011年06期 v.13;No.62 750-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魏晋风度

    王状;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是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是当时的审美理想。魏晋士人们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醉心清谈、饮酒酣畅、纵情山水,他们以独特的言行释放着内心情感,展示着魏晋时期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诠释了后人虽不能为之而心向往之的诗意人生。

    2011年06期 v.13;No.62 7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中时空交错的结构现实主义

    马黎;

    结构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文学中一直处于支柱地位,这种以立体性架构全景的文学结构能从多维度反映社会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样性。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中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批判倾向,小说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在闪回、多镜头摄影和蒙太奇等手法中灵活地剪接对话和独白,通过多个时空场景的并置真实地描绘出现实的原生态,采用多元素糅合推高结构现实主义的立体时空性,从而架构出一种新型的现代立体性小说结构。

    2011年06期 v.13;No.62 757-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穿越小说的女性意识

    杨迪;张鹏程;

    拥有女性视角的网络穿越小说的崛起成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小说中注重表观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取,尊重价值标准,体现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的复苏,对爱情和事业的双重追求表达了当代女性的价值标准,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小说中也获得了宣泄。但是,传统的男性话语权仍然在虚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讲,女性意识的完全觉醒依旧任重道远。

    2011年06期 v.13;No.62 760-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王恩全;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时期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经历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过程,但两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受到思想体系、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2011年06期 v.13;No.62 76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