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论坛

  •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形象的塑造

    徐艳晴;马龙;

    良好的乡镇政府形象是政府拥有的无形财富,是政府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推行政策和实现既定目标时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是政府降低政策运行成本、提高效益的源泉。以海南省海口市某镇为对象,调查分析发现民众对乡镇政府的认知度高、美誉度一般,两者间的和谐度容易被忽略,乡镇政府形象塑造势在必行。通过加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提高素质,创建高水平的人民公仆的人民公仆服务队伍;抓住机遇,突出特色,以文化品牌带动乡镇政府形象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监督,创建亲民廉政新局面;加强民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入政府公共关系等途径,塑造乡镇政府法治、规范、服务、公仆、责任、廉洁、诚信、阳光、民主、互动的良好形象。

    2009年06期 v.11;No.50 64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论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郭月菊;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民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免除其后顾之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有效缓解城乡社会保障不公平的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真正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的跨越发展。

    2009年06期 v.11;No.50 647-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6 ]
  • 取消农业税后辽宁“三农”新问题及对策

    唐一春;

    辽宁省从2005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同时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省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取消农业税后,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确保乡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财政体制没有完全确立、新的农村基层工作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负担出现反弹新苗头等,成为制约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新问题。提出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对农民负担的监管体系等建议。

    2009年06期 v.11;No.50 650-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张文华;包特力根白乙;

    海洋渔业经济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越来越受环境和资源制约,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作业渔场缩小,渔业资源衰竭,捕捞设备和技术落后,捕捞成本显著升高,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的严峻现实;由于养殖水域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养殖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养殖饲料成本不断增加等原因,海水养殖业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快捕捞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海洋捕捞战略转移;加快养殖品种更新,扩大主要养殖品种规模,创立和发展名牌养殖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全方位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依法治渔,为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条件等建议。

    2009年06期 v.11;No.50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5 ]
  • 新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与思考

    张锦梅;

    实地调研新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发现还存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参合认识不深;补偿方案不够合理,报销程序繁琐;转诊过程复杂,办法有待改进;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从业水平有限等亟待完善的问题,分析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补偿方案、简化报销程序、改进转诊办法、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2009年06期 v.11;No.50 659-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辽沈‘三农’论坛”综述

    张宜军;

    <正>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和沈阳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的辽沈"三农"论坛于2009年9月16日在沈阳宾馆召开。论坛由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教授主持,主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辽宁省副省长陈海波以及来自全省"三农"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代表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2009年06期 v.11;No.50 66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经济·管理

  • 多边贸易体制内发展中国家结盟的集体行动分析

    王峥;秦林军;

    多边贸易体制内发展中国家的结盟属于典型的集体行动,谈判联盟的形成依赖于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析。相容性集团的属性决定了谈判联盟在提供集体收益的同时,必须通过选择性激励提供个体收益以克服搭便车行为。发展中大国提供了谈判联盟运作的直接成本,而克服发达国家分化引诱发展中成员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成为促成谈判联盟形成,实现集体行动的另一个关键。

    2009年06期 v.11;No.50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论企业从“做大做强”到“做好做强”的战略转型

    张文锋;李琳琳;李红;

    大企业具备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巨型企业的威慑性和垄断性、职业经理团队和规模不经济现象的特点,而小企业具有组织分工的模糊性和高效性、产品生产的个性化和灵活性,以及技术范式的敏感性和革命性等特点,因此,现代企业战略观念正在从追求"做大做强"到"做好做强"的战略转型,在今天企业一味地追求成为行业最大的企业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往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许多企业追求最大的观念必须被抛弃,而追求成为行业内的最好最强,比较切实可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009年06期 v.11;No.50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金融发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为例

    张晓凤;张正斌;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以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70%的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仍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其重要性已大大下降。民间借贷、企业间相互借贷和企业内部集资分别为48.5%、20.8%和30.7%,以前长期存在于生活领域的民间借贷资金如今已经快速进入生产领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对银行依赖度较高;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规模,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应该是政府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开创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创新发展方向,健全民间金融监管及统计监测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2009年06期 v.11;No.50 672-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新时期管理伦理在企业和谐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滕兆梅;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在经济增长领域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走出一条"重义谋利"之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忽视了对伦理价值、道德规范和自主创新的不断追求,企业的经营理念正在经历现实伦理观念的考验。社会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道德伦理要求,使企业经营主体自觉把管理伦理思想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伦理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新时期管理伦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战略举措应该坚持一切为民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诚信为本的内核管理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

    2009年06期 v.11;No.50 67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2 ]
  • 应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吕龙;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以因果链为分析手段而展开的综合管理系统,已在众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公共管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成效。分析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导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结合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能把全员努力指向实现学校总体战略和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009年06期 v.11;No.50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林虹;

    随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高等学校物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对此类企业的社会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参照社会物业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定符合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人力资源普遍存在组成人员成分多样化、编制情况复杂、员工平均文化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缺乏、人员流动率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劳动关系处理方式不统一、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员工晋升机会不平等、缺乏与市场接轨的薪酬管理体系、没有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等问题出现。高等学校后勤物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推进体制改革,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创建公平合理的员工晋升机会,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形成系统的岗位培训体系。

    2009年06期 v.11;No.50 684-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教育·教学

  • 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院校教师的社会责任

    刘艳军;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全方位知识为农业院校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农业院校教师必须思考"我能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这个命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2009年06期 v.11;No.50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机制

    邱镛妃;

    积极心态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需的重要心理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教育机制、环境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06期 v.11;No.50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3 ]
  • 农业院校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刘占军;宋德群;关宏强;刘宇;

    对沈阳农业大学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院校处级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比较显著,领导班子和干部受到了广泛好评,干部队伍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领导班子成员间团结协作,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在勤政廉政、服务意识等方面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处级领导干部在驾驭能力、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人们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创新干部队伍的选拔方式,建立健全处级领导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增强干部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干部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深入探索干部队伍的培养机制。

    2009年06期 v.11;No.50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6 ]
  • 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发展趋势

    郁军态;

    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走过了一条渐进式发展道路。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需要,是辅导员角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系统质和个体质统一的需要,是辅导员角色与队伍发展的内在诉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辅导员角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些都是影响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因素。针对辅导员角色发展体现出的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趋势,重新定位新时期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大学生社会化转变的促进者。

    2009年06期 v.11;No.50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9 ]
  • 新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张晓芳;汪建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思考新疆高等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和特殊性的前提下,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解决贫困学生困难等途径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2009年06期 v.11;No.50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吕丽莉;奇伟;

    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动力,使学校成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对自己行为产生自我控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主义现象普遍、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客观方面是由于经济转轨与文化转型的非同步性,主观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失性,也有文化本身的迁移性造成的。因此,在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重建国学教育,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文化经典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本土文化建设为核心,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创新,整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2009年06期 v.11;No.50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99 ]
  • 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

    冯涛;

    当代大学生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遇到挫折时普遍表现出较弱的抗挫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强化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借鉴西方挫折教育的先进经验,并遵循渗透性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与家庭及社会三结合等原则,创新挫折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建立系统的宣传阵地、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搭建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平台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2009年06期 v.11;No.50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32 ]
  • 研究生课程体系拓展本科生培养方式研究——以浙江林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为例

    郭明;廖中武;赵坤;

    高等学校利用研究生教学资源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效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高等学校针对不同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开展课程分级教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行本硕连读试点等,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本科教育质量提高的教育层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可认为是"基础+专业+模块"。一是基础课程要宽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理论知识要扎实;二是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要灵活,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三是拓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实践性和前瞻性模块课程,注重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培育,养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

    2009年06期 v.11;No.50 714-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5 ]
  • 高等数学模式建构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李玉光;

    高等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高等数学模式论的教学观更加关注模式的建立与理解,强调探究建构、信息加工建构、有意义接受建构三种教学策略。探究建构是教师针对高等数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与确定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等活动,使学生既获得对高等数学模式本质、规律的认识又体验到高等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的一种教学策略;信息加工建构是指按照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贮存与提取——来设计高等数学模式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获得对高等数学模式意义理解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意义接受建构,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或启发诱导,使学生建立起以定论形式呈现的高等数学新知识与原有高等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新知识意义的一种教学策略。

    2009年06期 v.11;No.50 718-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MATLAB在高等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李铭洋;曹萍萍;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数学实验是高等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计算机为手段,软件为工具,学生为主体,辅助教学为目的的实践课。MATLAB软件用于数学实验,可以在符号运算、数值计算、建模仿真和工程绘图等方面发挥其良好的应用优势,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2009年06期 v.11;No.50 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93 ]
  • 阅读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徐坤;

    很多大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英语阅读上,但学习效果却依然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效的关系,参照使用有声思维法得到的阅读理解策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148名学生进行了全局策略和局部策略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全局策略相比局部策略效果具有显著性,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面的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阅读策略训练应当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部分。

    2009年06期 v.11;No.50 726-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反思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以新闻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为例

    李明秋;

    反思教学是外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反思教学方法发展过程和教学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英语反思教学模式,并以新闻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为例,验证英语反思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在新闻英语听力教学中具有促进和激发作用,反思外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以及对外语教师的创新能力具有助推作用,使反思外语听力教学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

    2009年06期 v.11;No.50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生态·园林

  • 乡土植物在沈阳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吴宪亮;梁雪;杨帆;

    乡土植物是指原产当地并经长期的自然选择,经受当地极端气候条件、病虫害侵袭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考验仍能健壮生长的地方植物。乡土植物的园林价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明显的地域属性、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高的管理性价比。沈阳地区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着对乡土植物研究少、运用水平不高和资源保护不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沈阳绿化建设要结合实际创新园林理论,统一规划设计的乡土理念;突出乡土特色,丰富乡土园林文化;转变养护思维,形成建设、栽植、养护管理的乡土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乡土植物资源的科学发展体系;以深化乡土植物科学应用和实践创新推进沈阳乡土园林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09年06期 v.11;No.50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37 ]
  •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郭蕊;杨立新;侯阳;赵伟韬;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技术,它通过给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直观而自然的实时感和交互手段,最大限度方便人机的交互操作,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敲打键盘输入,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基本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观察和设计效果,同时可以展示园林空间的整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距离浏览、辅助设计、辅助决策和公众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像生成技术、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园林景观设计者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必将带动园林设计方法论、园林设计本质的革新。

    2009年06期 v.11;No.50 738-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26 ]

社会·法律

  • 狭义土地承包经营权特殊用益物权性质及其流转保护

    王春平;李铁民;

    规范和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前提是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和所流转土地权利的属性,但我国立法及相关理论研究对此都缺乏明确的解释。以区分两种涵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起点,从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关系、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三个方面,分析了狭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用益物权性质,指出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承包本集体土地的权利,具有不同于一般用益物权的特殊性质,是接近自物权的他物权,是法律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重点。土地流转中除了土地互换外,转移的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是土地使用权,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

    2009年06期 v.11;No.50 742-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8 ]
  •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问题

    高翠丽;樊春辉;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正值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婚恋期待、婚恋方式、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越来越与传统社会文化相疏离,越来越挑战传统的价值规范。这跟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急速变迁的时代里,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上,道德约束越来越苍白无力,部分人的婚恋偏离"以爱情为基础"的基本要求,婚姻质量下降、家庭不稳定等伴随而来。家庭、学校、社会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帮助他们端正婚恋心态,纠正婚恋行为偏差,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和谐发展。

    2009年06期 v.11;No.50 747-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语言·文学

  •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王恩全;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皇帝,在五代十国诸雄割据的动乱时代,他既无并吞天下的雄图大略,也无继承父祖基业的守成之才,终至亡国被俘,客死他乡。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对书法、绘画、音律、诗文等均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感情真挚细腻,风格委婉伤感,语言清新自然,在题材与意境上均突破了传统"艳词"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李煜词的出现扭转了晚唐五代"花间派"无病呻吟、雕章镂句的形式主义词风,为词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词具有上承晚唐、下开两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2009年06期 v.11;No.50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审美追求

    冯静;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作品在赞美、歌颂人间真善美的美学追求上取得突出成绩,很多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注重审美意象的创设,善于营造唯美的意境,展现了语言的极大魅力,唯美动人。

    2009年06期 v.11;No.50 75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论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的女性自我意识

    郭晓兰;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于内心自由梦想追求的顿悟。

    2009年06期 v.11;No.50 756-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论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

    崔莉;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06期 v.11;No.50 759-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