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日本新村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李胜贤;郭明顺;

    根据中国与日本自然情况的相似性,作者从日本新村建设的背景,日本新村建设的过程,分析了日本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根据分析结果从坚持农民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教育;强化扶植力度,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新农村建设法治保障,并力求尽早见效等方面给出了日本新村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07年03期 No.35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劳动力市场供求实证解析

    王海滨;

    运用经济学博弈理论,阐述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为是多方博弈的过程.农村劳动力供给和经济需求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就业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博弈率的基本原理对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市场环境,进一步把握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经济转型逐步加深,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营造农村人才成长和就业的良好平台,确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博弈规则,进而创造良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7年03期 No.35 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陈曦;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农村法制建设现状是:农民法律意识总体上仍然十分淡薄,有关农村、农民的立法处于滞后状态,司法部门执法不严也影响了法律的权威,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地区法制建设滞后是其根本原因,尤其是少数执法部门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落后的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作者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出发,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改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强化农村立法工作,为农村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基础。

    2007年03期 No.35 314-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高等学校发挥科学技术协会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马云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作者提出了新形式下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必须紧紧跟踪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把工作重点转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通过分析了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具有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独特优势,提出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要团结和动员科技工作者坚持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和推广,促进人才的成长,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03期 No.35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林经济管理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趋势分析

    冯海滨;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属于初创阶段。从探索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开始,到近几年各类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无论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发育途径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健全专业协会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扶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

    2007年03期 No.35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经济地位影响

    曹军;

    妇女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妇女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代际教育传承,而且也影响着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取得。利用实地调研资料,从收入占比、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经济决策权和家庭经济自主权四个方面,分析辽宁省农村妇女教育程度对其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其家庭中经济地位越高。妇女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妇女对家庭收入进行管理比重基本在40%~50%之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妇女对收入支配权、消费决定权、财产优先使用权、对处理社会关系的家庭发言权、经济交往的自主权、对父母经济赡养的自主权之间随教育程度呈稳定上升趋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其对经济决策权的影响越大。从决定从事何种生产、决定购房或盖房及选择地点面积的权利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其决策权越高,处理社会关系的家庭发言权、经济交往的自主权、对父母经济赡养的自主权也越高。因此,把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创造有利于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采取行政措施,确保农村女孩完成义务教育,转变重男轻女观念。

    2007年03期 No.35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王小和;张艳;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系统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素质,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效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但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存在着农民自身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强、培训机构工作不到位、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

    2007年03期 No.35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农业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刘丽;王微微;周明亮;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树立理财观念,研究如何加强农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对于保证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农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存在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经济效益观念淡薄;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预算不严格;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作者提出在新形势下农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应树立信息化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和战略理财观念,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健全学校经济责任制,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实施财务有效监督的对策,以确保农业院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2007年03期 No.35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通过客户资信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途径

    刘延辉;

    目前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赊销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是企业从源头降低赊销风险的重要手段。加强客户的资信管理首先应从把握好客户资信调查的时机,明确客户资信调查的内容,采取有效的调查方法等方面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其次应根据资信调查取得的客户信息,利用信用分析要素,采用科学的分析模型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第三应根据资信评估结果将客户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信用政策,应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客户档案管理实行集中、分类和动态管理。

    2007年03期 No.35 33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绿色消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

    黄冬福;

    绿色消费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不仅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从探讨绿色消费体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本质入手,进而分析绿色消费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动力,提出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

    2007年03期 No.35 338-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环境会计假设探究

    王峰;徐琴;

    环境会计假设是环境会计理论体系中争议较大的部分。在归纳总结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环境会计假设的各项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多重计量及环境价值,并就其中争议较大的部分内容,做出了解释阐述。

    2007年03期 No.35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北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战略

    王伣;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在农业生产取得农产品之后,继续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东北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益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应发挥中心城市农产品物流核心作用,全面推动农产品物流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农产品物流政府调控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口岸优势开拓国际化农产品物流市场。

    2007年03期 No.35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湖南衡阳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王继辉;

    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湖南衡阳经济要上台阶,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衡阳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着重抓好降低资源消耗,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环境;其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最终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2007年03期 No.35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生态园林科学

  • 全球环境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王植;刘世荣;

    科学家早就注意到,植物物候作为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的感应器,具有敏感、易于监测和理解的特点,是植被生产力与植被动态模拟的重要参数。全球变化引起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许多地区春季植物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生长季延长,使得植物间竞争与依赖关系也发生深刻改变。作者从植物物候的概况、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的响应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植物物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国植物物候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变化,提出植物物候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7年03期 No.35 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临汾地区水资源管理的思考

    李伟玲;

    山西省临汾地区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之一,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供需矛盾和地下水超采等方面的问题,临汾市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管理体制改革、节水治水、健全法律等方面为临汾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科学建议。

    2007年03期 No.35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高等学校管理

  • 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学解析

    许晓辉;郭安宁;

    选择是个人在自己面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活动。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是内外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心理机制是自我效能。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流程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职业选择的心理过程。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面临多重的矛盾与冲突,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增强平衡机制加以选择处理。

    2007年03期 No.35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何仕;

    分析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焦虑、自傲、自卑、攀比、从众、嫉妒和依赖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阐述了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社会原因是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体制和就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不足、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并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由于心理矛盾突出和求职心理准备不到位等学校教育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提出了克服障碍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导航,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等对策。

    2007年03期 No.35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机制探究

    陈建忠;

    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现状,作者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理念更新滞后,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实施规程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职责范围过于狭窄,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实施时间安排不科学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办学理念理解存在误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践不足,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薄弱,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因此,作者提出了以高职办学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坚持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等原则,并探索了构建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推进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培育,开展就业体验基地或场所建设。

    2007年03期 No.35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宋德群;关宏强;肖盛安;代兴梅;郭志宏;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着发展党员的质量。作者对沈阳农业大学111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积极分子队伍在个人信仰、入党动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社会环境的变化、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入党积极分子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倡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引导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创新动态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007年03期 No.35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以人为本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局面

    孟祥龙;孟可心;于长海;

    时代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优势。高等学校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2007年03期 No.35 37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英;肖盛安;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深刻的影响,因此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条件保障;创设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教育信息量的传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于活力和创新。

    2007年03期 No.35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分析

    单魁贤;王继成;卓越;

    高等学校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品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正确而有效地实施高等教育就必须遵循政治教育的规律,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高等学校政治教育过程是有规律的,如"知行转化说""两次转化说"和"矛盾转化说",但其主要观点就是思想转化过程。因此,研究和掌握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并不是简单地掌握这个过程的一条规律,而是要去研究和掌握这个活动过程中不同层次一系列的具体规律,包括情感与认识、意志相互制约的规律;情感对需要和期望的依存规律;两极情感相互依存、冲突、转化的规律;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的规律和情感自行扩散的规律。

    2007年03期 No.35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高等学校建立健全体育专业大学生管理模式

    孟丽;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里形成了某种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有所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性和共性出发,提出了增强民主意识,把"以人为本"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细化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新模式。

    2007年03期 No.35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推行“绿色采购”的可行性分析

    刘兵;张秀峰;袁素贤;柏丽华;

    "绿色采购"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和节能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绿色采购"从理念的提出到2007年1月。首先,"绿色采购"伴随《政府采购法》的诞生而产生;其次,"绿色采购"在节能方面有文可依。也使政府采购开始呈现部分绿色;其次,地方的试点实施和专家积极推动,也为《采购清单》的出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等学校推行"绿色采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们对"绿色采购"意识淡漠,重视不够,管理配套的政策不全面和不到位,对"绿色采购"的全程缺少监督检查。因此,高等学校推行"绿色采购",应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出台适合高等学校的"绿色采购"办法,加快节能科学和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生产出更多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为高等学校教育和科研发展服务。

    2007年03期 No.35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学理论与实践

  • 《人文素质教育》生成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赵宏;

    生成式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生成性教学的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为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落实,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首先,通过"自组织"的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会认识自我、学会创造,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其次,以论文写作教育带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成立论文委员会、指导中心、构建写作标准化参照体系,从而加强论文写作的诚信教育。

    2007年03期 No.35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

    杨洪伟;李晓辉;宋平;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国内各高等学校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分级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分级教学已经引起各高等学校的广泛重视,而如何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科学地进行分级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成为分级教学的关键。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建立适合的教学网站和上机考试系统,改革教学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7年03期 No.35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呼汉卫;刘正远;张茂仁;陈阿梅;

    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作者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论文选题不当、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和毕业论文(设计)不够规范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了沈阳农业大学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采取的对策,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管理,加大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指导力度,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融毕业论文(设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2007年03期 No.35 39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刘延吉;田晓艳;阮燕晔;

    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教育与国际接轨,对于促进学科与学术前沿融合有重要意义,双语教学是促进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走出去引进来"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短时间内跟上国际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并且双语教学在中国高等学校现有师资条件下,运用双语交替、板书英语和口头汉语等教学手段是完全可行的。作者论证了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形象动感有利于课堂的消化和理解,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并且从语言的运用,教材的使用,双语教学的师资,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效果等5个方面论述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实现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化。

    2007年03期 No.35 397-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提高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途径

    阮燕晔;张立军;樊金娟;秦萍;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不同于综合院校的教学特点,随着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学科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切实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满足专业课发展的需要。就提高农业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作者提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与农学类各专业结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007年03期 No.35 400-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于翠梅;李兴涛;曹秀云;吕文彦;李春红;白建华;

    针对农业院校遗传学的课程内容特点,在"孟德尔遗传规律"教学改革中,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探究过程,深入挖掘孟德尔遗传试验中的创新元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2007年03期 No.35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美术教学潜在效能的再认识

    赵伟韬;

    针对农林院校开设园林美术课程的现状及美术教学的特殊性,作者阐述了美术学科潜在的效能作用,旨在园林美术教学中,运用美术技法中的正确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开启学生潜在的特长与智慧。并且指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美术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03期 No.35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嗓音训练中e母音练习软腭位置的思考

    高颜仙;

    嗓音训练技术理论中对于软腭在发声中的位置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把软腭尽量提高;另一种则反对提起软腭。其争论的焦点在于能否获得集中的音色和高位置的共鸣这两个问题上。作者从e母音发声练习入手,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作者认为,提倡极力提起软腭是不科学的。歌唱要顺应其自然发声原理,寻找符合发"音"与发"声"原则的舌位和软腭高度,找到最健康的发声方法。e母音的口腔是半开合状态,又是音色集中的母音,通过e母音的练习,比较容易过渡地找到其他母音的正确舌位与软腭高度,获得集中而不乏高度的声音色彩。

    2007年03期 No.35 409-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运用合唱艺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思考

    黄春玲;乔孟涛;

    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中,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用合唱艺术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作者通过对国内高等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组织合唱教学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运用合唱艺术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2007年03期 No.35 41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特殊用途英语学习需求与动机调查分析

    郭晶英;

    高职英语教育缺乏鲜明的特色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其今后发展的根本问题。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英语不同,高职英语教学在总体设计上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为目标,把高职英语课程定位在"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用途英语学习的需求和动机类型结果发现:其动机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与交流、内在兴趣、获取专业信息及出国深造。因此,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模式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材编写要以专业为主,教学师资需要合作办学。

    2007年03期 No.35 415-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思考

    张丽莉;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理论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化。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而是更加倾向于交际能力增强的素质教育。作者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阐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偏低;教师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法陈旧;教学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对英语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科学制定学习计划,重新认识教学指导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努力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007年03期 No.35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李静敏;朴文奎;赵宇;

    在外语课堂上,是否应该使用母语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许多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母语之后往往会觉得内疚。作者回顾了有关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外语课堂的现状,认为母语在中国的外语课堂上应有一席之地,并且提出了适合使用汉语的教学环节,同时认为关于母语在外语课堂的使用问题上,关键的问题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在外语课堂上使用母语,以及母语使用的"度"该如何把握。

    2007年03期 No.35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交际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马雯虹;

    交际教学法已发展成世界规模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成为当代国际英语教学运动的主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中国以来,已在英语教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在现有的条件下,课堂实践是关键。然而,迄今国内关于交际教学法的探讨大多仍停留在理论上,一些教学实践或者由于条件不足或者由于追求目标过高,很难说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以交流为主导,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作者在肯定交际教学法的优点及给教学带来的启示同时就交际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交际教学法教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看待交际教学法提出了自己观点。

    2007年03期 No.35 424-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郭艳玲;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从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的教学要求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能力上来的教学要求,这一教学要求的改变就迫使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作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英语学科特点,以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依托,指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旨在丰富外语教学理论,指导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

    2007年03期 No.35 427-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和谐社会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谭月明;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阶段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保证、精神条件和生态条件,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

    2007年03期 No.35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刘丽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建设廉政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如何创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明确廉政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基础地位,对于营造和谐的校风、优良的党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从廉政文化的内涵入手,结合高等学校工作实际,阐述了高等学校开展廉政文化的意义、途径和保障作用。

    2007年03期 No.35 43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有效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用的途径

    张晓华;尤长山;

    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扩招对青年教工和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离退休员工的优势,有效发挥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性质、工作方针和任务、工作的切入点以及在工作中注意处理好的"架子"与"位置""到位"与"越位""有为"与"有位"三对关系入手,详细论述了有效发挥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好宣传员;进行科学文化素质,当好组织员;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当好培训员;开展调查研究,帮困助学,当好调研员。

    2007年03期 No.35 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学

  • 论范畴化过程中的字词参与

    周树江;

    字词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要素,其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它们记录了人们的认知过程。根据经验主义认知观,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本质上是体验式的、隐喻的。在认知事物、行为和事件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物、行为、事件进行主观处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行为、事件进行分类,这就是所谓的"范畴化"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语言中的字词自始至终参与着人们认知的范畴化过程,在范畴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者论述了字词在范畴化中的参与过程,揭示了它们在这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认知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

    2007年03期 No.35 438-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科技英语长句的句法特点和汉语译文结构重构

    陈伟;

    科技英语组句较长,结构严谨,成分复杂,这就给语义理解和汉译带来困难。回顾了科技英语长句的历史渊源和句法特点,从传统英语语法的角度对其句法结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同时针对汉译时意义单元切分和结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

    2007年03期 No.35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孟子善辩原因新探

    钱兴地;

    孟子以善于论辩著称,他的善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上的优势,孟子对自己要推行的政治主张十分自信,且很善于揣摩对手的心理;二是孟子在论辩中常大量运用讽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迂回进逼,使得对手无法招架和还击。

    2007年03期 No.35 445-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周作人对日本文化及日本国民性研究的思考

    许宪国;

    周作人的日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文化研究和国民性研究两部分,文化研究是以文学为中心的,而国民性研究也主要是从文化研究入手的,其精彩部分也正在于文化研究方面。从时间上来说,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主要致力于日本文化研究的提倡,关于日本国民性虽也有所涉及,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展开。他真正投入精力进行日本文化思考和国民性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30年代中期的一组"日本管窥""谈日本文化书"文章,集中体现了他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的思考和认识。

    2007年03期 No.35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心雕龙·通变》看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王恩全;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针对六朝以来形式主义的浮糜文风日益统治文坛的现实,从"通"与"变"的道理出发,精辟地阐述了文学的继承与革新要"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文学发展观,提出了文学创作应遵循"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的原则。这一理论不仅对扭转、纠正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代畸形的文学创作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2007年03期 No.35 453-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文本距离与接受困境

    周德波;

    20世纪90年代诗歌在文学的整体架构中处于相对尴尬的境遇,个体话语场的衍生和叙述策略的变化同时并存。诗歌文本在书写的过程中,受主体价值认定、文化环境的变迁、书写状态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文本距离不断衍生。这造成了批评的困难,也导致了诗美的泛化,对于诗歌发展本身起了阻滞的作用。认识这一状况将有利于当下诗歌文本书写的自觉。

    2007年03期 No.35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自然主义倾向

    尚萌;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力作,桑提亚哥的遭遇和生存环境就是海明威艺术化了的亲身经历。作者从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和其生存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其自然主义倾向进行探究,揭示了人的命运并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而常常为环境、为自然和社会中的神秘力量所驱使,阐述了自然界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或失败者,因为介于成功和失败之间,有一股使人虽败犹胜的力量:不屈精神与坚强意志的归宿——永不言败的灵魂!

    2007年03期 No.35 459-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师陀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的人物形象

    蔡艳秋;黄国龙;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文学独创性的作家,1946年其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的出版让他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作者用一种诗意的叙事方式围绕果园城讲述了一个个亲切又凄凉的故事。作者着重分析师陀《果园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是游走在爱情边缘的女性,孤独不得志的知识者和卑微坚忍的小人物,并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及作家独特的叙事风格。

    2007年03期 No.35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鲁迅小说《伤逝》中动物意象的分析

    薛健飞;薛莹;

    从鲁迅小说《伤逝》中油鸡、小狗和小鸟的动物形象入手,作者认为,油鸡成为子君为官太太暗斗的导火索,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成为寄托子君内心孤独情感的一个载体;小狗阿随的形象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贫困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小鸟则是涓生、子君他们自己的象征。这些动物形象在作为小说叙事线索的同时,鲁迅通过它们引发了对涓生、子君一类小人物的深层思考。

    2007年03期 No.35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成大笔记六种》校点商榷

    张红梅;

    作为唐宋史料笔记的一部分,范成大的笔记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本《范成大笔记六种》堪称精审。但由于六种笔记所存版本较多,在标点、校勘过程中难免百密一疏,作者指出了其中21处需要商榷的地方。

    2007年03期 No.35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现代信息传播

  • 高等学校图书馆导读与信息素养教育

    唐朝霞;吴浪;

    简释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导读、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阐述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导读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关系,导读对读者信息意识具有的激发作用,对读者信息能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对读者信息道德教育具有服务保障作用。因此,创新导读工作,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是推动导读的动力,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是深化导读的基础,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的水平是提高导读质量的关键。

    2007年03期 No.35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外语音像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彭敏;黄立安;李池利;

    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外语教学的全新手段已受到越来越多高等学校师生的青睐。作者从大学外语网络课堂的开设、电子音像资料库的筹建、局域网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利用外语音像资料,构造崭新的外语教学环境,为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手段。

    2007年03期 No.35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儒家中和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朱国萍;

    阐述了儒家中和思想的内涵,并从馆员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相结合、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规章制度建设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和思想对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启示:以人为本,把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的发展相结合;中和仁爱,营造图书馆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道德教化,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2007年03期 No.35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