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鸣
阐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分析、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从六个方面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2001年03期 163-16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李桂艳
阐述了“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指出“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在新形势下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实践“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001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于桂荣,张祥鑫
<正>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都曾提出关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认真学习这些思想,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于今天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西部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西部大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1年03期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周静,周虹,张德成
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中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市场营销策略,为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参考。
2001年03期 173-17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3 ] - 巫景飞,夏志清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日前内需难以扩大的深层次制度原因。指出惟有从根本上去除当前抑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各种因素,才能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使扩大内需的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01年03期 176-17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0 ] - 杨守丽,邸彦彪,陈英梅
通过对中国农村消费障碍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消除农村消费障碍和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和建议,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借鉴。
2001年03期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荣保建
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将对外开放,而中国目前农产品流通体制还不能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因此,仅就农产品流通体制,从放开价格,建立市场调节体制;打破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和完善综合调控体系等方面提出看法,旨在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
2001年03期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李小兰
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保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概括,针对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
2001年03期 185-18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陈立双
20年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中国2亿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农村经济的投资主体。随着投资主体由集体向农户的转变,农户投资的选择倾向、态势和决策均发生了诸多变革,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基于此,分析了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动机,即:农户作为理性的投资主体,在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投资的原动力。但由于农业的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下,致使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具有短期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劳动者素质、政策和土地规模等成为制约农户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投入的资金来源;增加国家与集体对农业的投资,为农民投入创造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贷款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以及组织农民进行活劳动积累等建议。
2001年03期 189-19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70 ] - 李忠旭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因素。认识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掌握注意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学习中充分运用,是大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学习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2001年03期 192-194+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4 ] - 刘峰
通过对高等学校的功能的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大趋势,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构建学习化社会;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的共同目标。成人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辩证统一的关键性环节。
2001年03期 195-19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于学伟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以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主要探讨了教育对人的转化、提高功能以及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累质人才的问题。
2001年03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赵永吉,崔润东,卜丽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支持与保障系统会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2001年03期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2 ] - 李东,张树林,孟凡博
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到来的今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问题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大学科学园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表明,最具科技人才优势的科学园,代表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水平,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沈阳农业大学科学园建设为例,阐述了发展农业大学科学园的意义作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2001年03期 204-20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杨桂香,陈凡
从技术社会学视角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对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并以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了女性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与男性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以打破人们传统观念中女性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作用的默视或可有可无的错误看法。
2001年03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李如森,彭彩红,赵福荣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除科技创新外还包括知识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因此,科技期刊如何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中发挥作用和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工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服务是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必须用创新理念指导科技期刊的选题工作,作者的原创,是自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审稿者的确认和编者的发掘,这是以作者创新为基础的创造。编辑从事的是创新的工作,不但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创新的方法。用创新理念指导编辑部建设,由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在这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编辑工作现代化手段的建设,在适应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03期 212-214+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8 ] - 孙宏安
从定性定量研究的需要出发,探讨了质和量的规定性、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介绍了恩格斯关于数学的对象的论断,关于数学的对象的一些新的提法以及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角度对这些提法的评价。结论是:数学的对象依然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
2001年03期 215-21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张立峰,王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村民自治引起的两个矛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改变党支部的职权范围,重构村民自治的制度结构,对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2001年03期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曾宇钧,刘育文
试图运用英国著名翻译家皮特·纽马克的格语法翻译理论,探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格语法及格省略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以达到原语和目的语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的日的,从而实现可懂性和可读性并重的原则。
2001年03期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张丽,刘桂芳
在大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过程中,阅读是关键。因此,阐述了大学生如何掌握阅读方式、阅读技巧,增强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2001年03期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李清波,刘陆媛,孙庆余
农业化学走过了16d多年的历史,在解决人口增长与粮食紧缺的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然而,随着化肥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实现施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是摆在传统的农业化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农业化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必将使农业化学发展产生新的变革。
2001年03期 228-23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王铁宇,关连珠,汪景宽,王雷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的科技革命,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农业的信息化业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农业自然状况复杂,农业生产时空变异较大。针对以上情况,通过探讨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试图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利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快速健康的发展。
2001年03期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董瑞云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农业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增强农民和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意识,建立完善的农业网络体系,并加大科教兴农的力度。
2001年03期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6 ] - 孙珊珊,王逸群
阐述了开发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和意义,探讨了如何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价值作用。
2001年03期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