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 战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十大基本趋势

    朱道华;

    战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各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受世界性农业生产过剩危机和短缺危机相交织的推动,发生了下列重大变化:农业比重下降,但其重要性仍在强化;世界农业空前增长;传统农业结构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日益市场化与国际化;科学技术成为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村日益非农化;农村家庭农场企业化与社会化;农业发展严重不平衡;世界日益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9年01期 v.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刘巽浩;

    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并不是对立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农业的伟大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1999年01期 v.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亚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

    D.Gale Johnson;张广胜;周小斌;李强;

    针对东亚地区人口、耕地的情况,作者对中国二十一世纪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提出了与莱斯特·布朗相反的结论,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历史状况,指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粮食自给是可能的,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合适的农业政策,包括对农业物质投入和对科研的支持、培育国内农产品市场、取消省级或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进出本地区的限制,使农民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等,肯定了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不会进口大量粮食,不会冲击国际粮食市场。

    1999年01期 v.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改革理论与实践

  • 关于坚持、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的领导的思考

    罗青岩;鞠恩功;郭明顺;

    本文就高校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亟待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和必须坚持的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当前高校党的领导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

    1999年01期 v.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

    余献朝;

    针对高校在新形势下理论教育工作的实际,作者提出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高校广大师生,增强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高校党建领导工作。建立健全理论学习规章制度,大力推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从而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事业接班人。

    1999年01期 v.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邓小平理论研究

  •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

    孙洪敏;

    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本文结合辽宁思想理论战线的实际,阐述了解放思想对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及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0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

    1999年01期 v.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张玉麟;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产生在当代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从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9年01期 v.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初探

    陈晓静;孙永安;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统一科学整体,具有旗帜性、实践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理论特征。这一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999年01期 v.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张薇;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作者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思想,以及由这些主要内容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对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999年01期 v.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科学研究

  • 关于农村公有制经济主要实现形式的思考

    刘长江;吕杰;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来,农村广泛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在进一步深化各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却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区分公有制实现形式,没有认识到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本文重点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完善农村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对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农村各种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

    1999年01期 v.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食物安全认识偏差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韩洪云;赵连阁;张广胜;林鹏;

    目前中国对食物安全的认识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偏差: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地区间、国际间比较优势与食物安全的关系。由于对食物安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政府政策制定与食物安全目标之间存在一些不一致,导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多目标体系的不协调认识,对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999年01期 v.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阳地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证分析及对策

    黄晓波;杨方;张丽君;

    对沈阳地区经济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沈阳农业经济发展中以劳动集约为主的农业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业经济的增长处于内涵增长与外延增长相结合的过渡时期。针对这样一种农业增长方式,提出加快沈阳农业增长方式向以内涵增长为主的模式转变的主要对策。

    1999年01期 v.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宏观农业研究

  •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钟文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决定了21世纪中国农业将面临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实现我国农业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的方针,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这一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1999年01期 v.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1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李国杰;王广忠;张艳;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21世纪初(2000~2030年),中国农村社会将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人的现代化、家庭结构及功能合理化、农民精神生活日益多彩化和社区文明法制化。

    1999年01期 v.1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性别差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刘艳;

    在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迈进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农业女性化"现象,妇女作为农业生产主要劳力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农业技术的最终受体是农民,农业技术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技术使用的这种性别结构变化,把性别差异作为技术研究和推广综合考虑的问题之一,从而提高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999年01期 v.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哲学·法学·文学

  • 论治理腐败中行政伦理道德监督的作用

    杨秀香;

    治理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和道德是两种基本手段,在强化法制建设的同时,运用伦理道德构成抵御腐败的的堤防,而运用伦理道德治理腐败的形式之一是行政伦理建设,关键是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道德监督。

    1999年01期 v.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代诗人李白从政的理想和机遇探析

    宿丰;于永凤;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达到浪漫主义最高成就。由于盛唐社会氛围的感召,李白怀有远大的从政理想和政治抱负。他虽有极高的天赋,但没有抓住长安三年的从政机遇,与这次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李白自己。但政治上的失败并不影响李白诗歌内容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1999年01期 v.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大学教学艺术性探讨

    马传普;

    本文阐述了大学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并提出了教学艺术的概念;提出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整体设计的艺术、讲授的艺术、板书的艺术、考核的艺术几个方面;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主要在于深而广的知识技能储备、较高的创造力水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的激情和执著追求、虚心学习和认真备课。

    1999年01期 v.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于长志;陆秀君;吴蓓;陈靖;

    通过对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作者阐述了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的概念、范畴,以及它们的异同。对培养模式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模式的系统性、中介性、可操作性以及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999年01期 v.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出版科学研究

  • 我国编辑学与出版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焦点

    于洪飞;朱四光;姚福龙;

    对近二十年我国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了扼要的概括,提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难点:①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载体多样性使研究内容日益复杂化;②编辑过程和出版过程的现代化使研究对象日趋多样化;③编辑活动的不断扩展使研究范围日趋社会化;④编辑主体在精神文化生产过程中的自身价值不断增加,使研究必须重视文化生产中的特殊经济规律。编辑工具、编辑能力和编辑关系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版过程与编辑过程的交融或分离,使编辑学理论研究焦点集中在学科的概念范畴、体系框架、基本理论及其与出版学隶属关系上,以及应该由怎样一种完整的基础编辑学和出版学理论来指导人们从事具体的编辑出版实践。

    1999年01期 v.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序性原理及其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徐用吉;

    从生物系统、无机界和科学发现中提出了有序性原理在自然界存在的普遍性,并将有序性原理应用到编辑实践中去,使编辑易于发现稿件中的错误,使论文表达简洁,从而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改进编辑工作质量。

    1999年01期 v.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史研究

  • 辽宁农业教育的历史轨迹与新世纪的发展前景

    王广忠;杨思尧;

    从1906年辽宁创建第一所农业学校至1999年辽宁农业教育历经90余年兴起与曲折的发展历程,共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前(1906~1949年),经历了民国时期、伪满时期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二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经历了改造、恢复、调整和发展各个时期,其中"文化大革命"农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三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又经过恢复、调整和深化改革,为辽宁农业教育带来了新生机。作者较详细地分析了辽宁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背景和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辽宁农业教育的发展及结构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构想。

    1999年01期 v.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图书馆学研究

  • 期刊信息分布的聚散性与核心期刊

    何荣利;王翠英;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导致科技信息异常的集聚与离散现象。科技期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源,其信息的集聚与离散现象非常显著,但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各学科期刊信息的集聚与离散程度相差较大。与其它学科相比,农业期刊信息的集聚程度较低。期刊信息的集聚与离散性是形成核心期刊的根本原因,核心期刊集聚了本学科70%以上的信息量。

    1999年01期 v.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