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主体多元系统理论与思想Theories and Thoughts on the Translation Subject Polysystem
霍光;
摘要(Abstract):
翻译主体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因时、因地、因人观点和重心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从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译者中心论、受众中心论到主体间性、主体集,翻译主体研究呈由单一趋向复合,由简单趋向复杂之势。各项研究、各种思想竞相开放,学术争论激烈而有说服力。以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点,设想建立翻译主体多元系统理论,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翻译主体研究推向深入,希冀对此项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KeyWords): 翻译主体;多元系统理论;中心论;受众;伊塔玛·埃文·佐哈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L14BWW004);;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立项(DWYJSCXLX2014002)
作者(Authors): 霍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立旭.文化研究的两种范式:文本中心论与相关性[J].浙江社会科学,2011,(4):2-9.
- [2]王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译者的主体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62-163.
- [3]曹万忠.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及其反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59-360.
- [4]蒋骁华.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64-67.
- [5]王福美.文质彬彬——从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批评看佛经翻译的审美理想[J].民族翻译,2011,(4):20-25.
- [6]张思永.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48.
- [7]刘颖.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 [8]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24(1):6-11.
- [9]杨武能.再谈文学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3,24(3):10-12.
- [10]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25(2):3.
- [11]穆雷,诗怡.翻译主体的“发现”与研究兼评中国翻译家研究[J].中国翻译,2003,24(1):12-18.
- [12]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域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4):290-295.
- [13]陈大亮.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J].中国翻译,2005,26(2):3-9.
- [14]崔巍.“翻译主体集”解析[J].英语广场,2014,(12):57-59.
- [15]ERIC PRUN.Entwicklungslinie der Translationswissenschaft[M].Berlin:Frank&Timme Verlag,2007:204-205.
- [16](德)库尔特·考卡夫.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17]李莹莹,陈方方.格式塔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述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20-123.
- [18]吴耀武,张建青.佐哈尔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批评性阐释[J].外语教学,2010,31(3):110-113.
- [19]王晓莺.张爱玲的中英自译:一个后殖民理论的视点[J].外国语文,2009,25(2):125-129.
- [20]张齐颜.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100-103.
- [21]姜茜.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济南:山东大学,2007.
- [22]杨扬.从操纵论角度看严复的翻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501-502.
- [2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 [24]俞政.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经过[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