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舆论场特征及其建设策略
刘丽,李桂红
摘要(Abstract):
高等学校舆论场主要由校外主流舆论场、校内主流舆论场、校外网络舆论场、校内网络舆论场和校内口头舆论场构成,这五个舆论场表现为主流舆论场与学生舆论场。主流舆论场权威性高,影响力大,但常在热点话题上缺位、滞后,引导手段简单且因双重身份而备受质疑。学生舆论场则表现出舆论传播快,冲击力强;话题多元、前卫激进;多元社会思潮聚集等特征。在舆论场建设方面,高等学校应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立场,增强公信力意识,提升主流舆论场表达能力与技巧,建立舆情收集、监控系统和预警机制,畅通学生舆论场言论渠道,培养意见领袖等,融合五个舆论场的意见,发挥主流舆论场的主导作用,促使高等学校舆论向正向聚合。
关键词(KeyWords): 高等学校;大学生;舆论场;思想动态;舆论导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辽宁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课题(2016GXDJ-D015);; 沈阳农业大学统战理论研究课题(sntzy2016-08)
作者(Author): 刘丽,李桂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建明.当代舆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5.
- [2]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3,(3):10-14.
- [3]张涛甫.当前中国舆论场的宏观观察[J].当代传播,2011,(2):39-40.
- [4]刘建明.“舆论场、宣传场与舆论机构”的种种悖论[J].新闻爱好者,2014,(10):42-45.
- [5]赵崴斐.多元舆论场中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4,(1):42-51.
- [6]王国华,肖林,汪娟,等.论舆论场及其分化问题[J].情报杂志,2012,31(8):1-4.
- [7]刘九洲.付金华.以媒体为支点的三个舆论场整合探讨[J].新闻界,2007,(1):36-37.
- [8]蒋立宏.高校舆论场建设试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72-74.
- [9]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发布[EB/OL].(2016-12-10).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720/c397572-27329888.html.
- [10]曾铮.高校网络舆论场冲突与融合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63-65.
- [11]杨礼雕.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的博弈与融合[J].甘肃社会科学,2015,(4):189-192.
- [12]周培源,姜洁冰.官民舆论场的特点及其互动[J].青年记者,2012,(24):30-31.
- [13]彭湘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情演变规律[J].当代传播,2013,(5):105-107.
- [14]秦天,康哲.论校园舆论的特征、结构及控制[J].青年探索,1993,(4):28-33.
- [15]齐冰,刘志民,钟海.三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学风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