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反应论看历史典籍翻译现代重构的可行性——以斯蒂芬·米歇尔《道德经》译本为例The Feasibility of Modern Reconstruction of Antient Chinese Books and Records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 Response Theory——Taking Tao Te Ching Translated by Stephen Mitchell as a Case
何晓花;
摘要(Abstract):
斯蒂芬·米歇尔的《道德经》译本具有不同于其他译本的特点,以读者反应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19972013年斯蒂芬·米歇尔的《道德经》译本的读者接受情况发现其译本在大众读者中颇受欢迎,在翻译过程中对历史典籍进行现代重构具有可行性。这会促使西方普通读者探索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关键词(KeyWords): 读者反应论;历史典籍;现代重构;可行性;斯蒂芬·米歇尔;《道德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2C081)
作者(Authors): 何晓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LIVIA KOHN,MICHAEL LAFARGUE.Lao-tzu and the Tao-te-ching[M].New Yor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8:277.
- [2]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1.
- [3]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老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 [4]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6.
- [5]廖敏.试析《道德经》翻译的多样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333-336.
- [6]刘重德.关于大中华文库《论语》英译本的审读及其出版[J].中国翻译,2001,(3):62-63.
- [7]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46-176.
- [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
- [9]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0-341.
- [10]曹万忠.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及其反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59-361.
- [11]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
- [12]黄中习.典籍英译标准的整体论研究:以《庄子》英译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