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he Application of Marx's Spirit Production Theory in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丁苏艳;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以社会整体性原则为基础,立足实践维度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大领域,从"现实的人"出发,寓精神文化活动于物质活动和社会分工中,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最终取决于物质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价值的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人民大众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社会整体性;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丁苏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 [2]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45-49.
- [3]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
-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4.
-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70.
- [9]丰子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成功之作[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9-120.
-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
- [11]李合亮,高庆涛.十八大以来共产党对意识形态认识的创新与深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