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No.37(05) 736-73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严海波;肖红燕;

摘要(Abstract):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系统,是学校围绕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的由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体系、建筑风格等因素构成的一种文化系统。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其建设中应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活动细则和奖励制度,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奖励。在管理上,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做到控而不管,突出学生主动性,改善管理模式,以多种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高等学校必须抓住时机,抢占网络阵地,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重视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因此,凸现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来锻炼大学大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同时还要发挥教师主体、党政管理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KeyWords): 校园文化;大学生;主体性;素质教育;网络文化环境;学生会;学生社团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严海波;肖红燕;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